为鼓舞士气,宋通还是喝令“击鼓”!
阿史那博恒抢过一只腰鼓,将鼓身的细麻绳挎在肩头,就用双手击打起鼓面来。
腰鼓的声响,相对大鼓肯定小了许多。但唐兵节奏一致地敲击,也带给众人许多血勇。
眼看着嚣张的蕃兵逐渐走近,阿史那博恒恼怒地敲击之下,鼓面被击破了。
他恨恨地将破损的腰鼓丢在地上,然后就双手举向天空祝祷:“天!蕃人违约在先,又不肯接受惩罚,更还追逼紧迫!阿史那甘愿为天神所谴,对他们施以教训!”
祝祷已毕,他拔起插在身旁草地上的马槊,振臂高呼道:“蕃人反复无常,需要教化!阿史那先入阵,同袍可从乎?”
唐兵附和高呼:“呜——呼!”
一声怒吼发出,阿史那博恒手持马槊,双腿一夹赤影的两肋。赤影嘶吼不已,奔腾而出。
蕃兵们手里挥动的乌朵也已松开,斜阳的光辉中,漫天的石雨向冲来的唐兵骑队飞去。
唐兵也不顾及许多,只是压低身子,打马奔来。
见唐兵已然冲近,蕃兵步队收起乌朵,再双手举起长枪。他们把长枪尾端支在地上,身子靠在枪身上压住。而双手却扶住长枪的前端,以斜角的方式,用枪尖迎向冲来唐兵骑队。
阿史那博恒见到,心中痛骂蕃兵不已。这并非是他单纯地痛恨敌方凶残,而的确带有愤怒——蕃人的许多生产、生活方式,比如某些粮食的种植,石头、泥土为材料的房屋搭建等,都有跟汉人学习得来的影子。
即如行军作战,蕃人除了在西征的时候,与西域诸国的交战中得到实战的经验以外。在与中原帝国大唐的多年、多次地交战中,也学习来不少军事技能与策略。
大的比如制定作战方案,甚至包括充满斗智的狡诈计谋;中等的如投石机、攻城用的器械等;小的如刀枪的锻炼,以及改良制造。
这其中,既有吐蕃人利用间谍搜集情报,更多的是把具备有技术技能的匠人们,通过征战从唐境掳掠到蕃地后,学习制造出来的。
阿史那博恒眼前现出的长枪斜刺的战阵,不由得他不发出“汉人仁慈,‘教会’了蕃人来作战”的气恼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