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既可以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勇敢前进,也有一些观点模糊、盲目的对地方。
譬如新时代常说的“沉没成本”,就类似于赌徒心理——越是输了,越是输得惨烈,越是想要夺回损失。但大多数换来的,是更为惨重的损失。
这是客观事实,是人人几乎都知道,都明白,也都相信的话。但就是无人愿意,或者狠下心来去改变这些事实的道理。
宋通想着,就对崔希逸继续说道:“蕃人自恃强悍,必会心中不服。他们认为在军事力量上,他们占尽优势。前次的失败,只不过是他们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崔希逸听着宋通的话,也是连连点头。
当下的大唐,虽然可以算作是历史上兵强马壮的强盛时期。但即便如此,或者是出于汉人天然的不侵略、只防御的心理,或者是出于不想妄兴兵戈的仁慈。
总之,每到秋冬季来临的时候,唐方就要焚烧祁连山内,各处山谷中的荒草。这就可以使得多以骑兵来进攻的蕃方,后勤供给发生困难。
这个唐人的专有策略,虽然简单有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唐方的无奈:即便唐人兵将也是强悍,但对于熟悉山路的蕃方,还是感到很挠头——因为把握不好他们的进攻方向,也就不能集中兵力去应对。
唐方这个举动,在蕃方看来,肯定有唐方的军事力量较弱、蕃方的力量较强的感觉。
这样的心里优势之下,蕃方肯定是越来越骄横。
但蕃方既然骄横,自然就可以选择多条进攻线路。比如沙州、瓜州一带的山谷,再就是黄河、湟水一带的河湟地区。
对于这条绵长的交境线,崔希逸知道,这其中随处都可能成为蕃方来袭的战场。而唐方,的确显得被动。
但是,现在宋通认定唐蕃双方未来交战的地点,仍在青海以西地区,也还是令崔希逸不能完全认同。
犹豫一会儿,崔希逸再说道:“的确听到密报,说是蕃方的大相乞力徐,一直留在了伏俟城。但这或许也是敌方的障眼法,还是要慎重对待的。”
熟知历史的宋通,务必要说服崔希逸——这位河西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只有这样,唐方才能把优势兵力集中起来,对蕃方一战而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