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接过《槊谱》,说道:「世民一定刻苦练习。」
高秋娘接着叮嘱,
「你伯父说,沙场之上「远攻用箭,近搏用槊」,两者不可偏废,望你牢记。」
李世民重重地点点头,
「世民一定谨记伯父教诲。」
------
一旦长孙晟过世,高秋娘和长孙无忌、观音婢都要守孝。
两年多的时间内,想再见李世民一面都不容易。
高秋娘有好多话要和李世民说,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
几人说了有一个时辰,高秋娘才让丁娘子领三个孩子,回翰墨斋和秀水居。
经过一个下午的忙碌,奴婢仆妇们已将东耳房和东西两厢收拾出来。
观音婢和丁娘子,带着贴身奴婢们住到了翰墨斋。
------
长孙炽、长孙敞和高俭经过商谈,安排长孙无宪和肖长庆开始为长孙晟准备后事。
将奏请长孙无忌承嗣的奏折拟好,三人一起到内院去见高秋娘。
高秋娘让玉菡和书香到门外守着。
长孙炽、长孙敞和高俭,各搬过一张胡床,坐在长孙晟病床前。
长孙炽将拟好的奏折,当着长孙晟念了一遍。
长孙晟听后没有异意,颤抖着手在奏折上画了花押,委托长孙炽第二天上朝时代呈。
-----
长孙晟一生英武睿智,心思缜密,虑事周全。
身后之事,牵涉到整个家族的兴衰,他自然不会草率行事。
既然能够想到由长孙无忌承嗣,那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他不会想不到。
高秋娘乃是继室。
长孙无宪是元配叱干氏所生。
庶长子长孙无乃战死。
庶次子官居五品鹰扬郎将。
无忌年幼,阿婢未嫁。
家庭关系如此复杂,如不早作安排,一旦长孙晟撒手而去,必将母子反目,兄弟阋墙。
长孙晟历经宦海沉浮,览尽人生百态,对如何处置夫人、子女之事早有筹算。
------
在奏折上签名画押之后,长孙晟闭上双眼重新理了一下思绪。
然后睁开眼睛,断断续续说道:
「辅机年幼,不能理事……」
「娘子高氏乃妇人,难以顾及外院……」
「安业未能承嗣,必生怨怼,府中诸般事务不便由他主事……」
「辅机掌家,名正言顺,又恐力不能及,当令恒安辅之。为防来日纷争,吾当立嘱为凭。」
长孙炽、长孙敞和高俭三人,听长孙晟如此交代,尽皆点头称是。
长孙晟缓了片刻,又道:「家中奴婢僮仆,田宅产业均分五份……」
「阿婢未嫁,一份留作嫁妆,其余四份兄弟四人各取其一……」
「叱干氏嫁妆归三子安业,高氏嫁妆由其自行决定。」
------
长孙晟交代完毕,长孙炽照他所说,拟了遗嘱。
长孙敞和高俭看过念给长孙晟听。
长孙晟听过无误,画了花押。
长孙炽三人作为见证,分别签名画押,最后交给高秋娘保存。
------
按照隋朝律法,祖父母、父母健在,未经他们同意不能分家。
未经他们同意,闹着分家析产者,按「别籍异财」罪名,处徒刑三年。
同时还规定,即使祖父母、父母已经亡故,如丧期未满分家析产者,仍然要处一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