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李渊和窦氏,希望李建成长大之后成为战神,或者是希望他也如毗沙门天王一样,成为施福护财的善神。
不管李渊和窦氏怎么想,总归是对李建成一种好的寄托。
------
唐武德年间,长安城中有佛寺一百二十座,寺院之中僧尼无数。
南城有靖善坊,坊中有兴善寺,兴善寺规模宏大,占有靖善坊一坊之地。
兴善寺主持法雅和尚,被城中百姓推崇为得道高僧。
李建成笃信佛法,经常请法雅和尚到东宫讲习佛法。
法雅和尚与李建成来往甚密,可以随意出入东宫,不受门禁约束。
------
所谓得道高僧,并非真的是清心寡欲,实际上也是些沽名钓誉之徒,迷恋的也是名利和权势。
只不过寺庙之中的权势地位,与官场上的权势地位不同罢了,被遮盖上了一层佛道的神秘外衣。
试想一下,如果这法雅和尚真是清心寡欲,你让他变身为洒水、扫地的和尚,看他有没有怨言?
------
实际上佛寺之中,大小和尚也是为了寺中的权势地位在明争暗斗。
寺院与寺院之间,也为了争夺信众各展所能。
寺院的信众多,得到的捐赠施舍就多。
得到的捐赠施舍多,寺院的大和尚们才会有更舒适的生活。
------
李建成是当朝皇太子。
兴善寺主持法雅和尚能搭上李建成这条线,就等于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有了李建成的捧场,兴善寺借皇太子的招牌能迷惑更多的信众。
法雅和尚出入东宫都如履平地,那些权贵之家更是对法雅和尚趋之若鹜,请他做道场、讲习佛法。
官场有官场的利益链、关系网,佛寺也有佛寺的利益链、关系网,只是两者运作的方式不一样。
------
秦王李世民对佛法不热心,观音婢也不到佛寺去烧香,所以秦王府就不在兴善寺的利益链、关系网之列。
天下苍生追名逐利,利同则心同,有共同利益的集团,就有共同的追求,想法立场就一样。
法雅和尚在未来继承大统的人选上,自然是支持李建成,不支持秦王李世民。
------
法雅和尚见秦王李世民日渐势大,太子李建成日渐势微,他也是心急如焚,急着为李建成保住太子之位献计献策。
大臣之中信佛的人很多,法雅和尚向李建成进谏,让他借弘扬佛法拉近与朝臣之间的关系。
法雅和尚则将自己变身为,联系皇太子李建成和朝臣之间的纽带。
裴寂因为法雅和尚的原因,和李建成走得越来越近。
萧瑀也因为在尊佛这件事上与李建成政见相同,相互之间产生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