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觉得朱栩难得的“通情达理”,也越发热情的与朱栩讨论起来,各式各样的政策、意见从他嘴里说出,然后得到了朱栩的首肯。
两人说了大半个时辰,朱由检才颇为意犹未尽的离开。
朱由检一离开,刘时敏就走过来,道:“皇上,礼部议呈三进表。”
朱栩眉头一挑,道:“现在?”
所谓的“三进表”,还是做谦的那一套,臣子劝进,新皇帝自认能力不够、对不起先帝,表示拒绝,臣子上了三次劝进表,新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登基为帝。
按照规矩,他要明年二月份,也就是过年后没几天正式登基,现在还差近两个月。
刘时敏道:“是,礼部张尚书认为,此事乃我朝当前最为重要之事。”
第276章 晋王府
天启六年,十二月,山西,太原。
佥都御史周起元,工科给事中陈良训,太原府府尹黄承元,三人坐在府衙内,桌上摆着一大堆案卷,还有周起元刚刚拟好的呈报通政使司的奏本。
而外面,一阵子敲鼓声,如同闷雷一般炸响,绵延不绝。
陈良训面黄肌瘦,眼神凌厉,容不得沙子,沉声道:“黄大人,怕是我们走不了了。”
他对面的黄承元,边上的周起元,都脸色凝重,神情肃然。
本来都察院一行人,确实查到了诸多贪污妄法之事,也都雷霆处置,已经“完美”结案,就在他们要起行离开太原的时候,却有一帮村民涌进,人证物证齐全的,状告晋王府,霸占民田,打伤人命,驱赶村民,甚至有屠杀之意!
黄承元是刚刚从南京调任过来,本来按照吏部的规划,任满一年,过度一下,便可调任福建巡抚,却没有想到碰上这件事。
晋王朱求桂是有名的文人的,尤其擅书画,在山西,尤其是太原名声极其的好。
黄承元看了看陈良训,又看向领头的周起元,道:“两位大人,此事已超过本官的职权范围,下官建议,奏报按察司,布政司,由他们处置。”
陈良训冷哼一声,道:“我看山西也无权处置,只能上报京城,交由皇上决断。”
涉及宗室,别说太原,山西了,哪怕是刑部,大理寺都没有权责。
周起元想着折戟的黄尊素,附和道:“本官看法也是如此,得尽快上报,否则迟则生变,对我等不利。”
黄承元无奈,这件事肯定会影响他的官声,只是二位巡视大员都执意上报,他也只能跟着署名。
三人商议一番,言简意赅的将事情大概写好,署名,八百里加急的送往京城。
太原府衙门这么热闹,晋王府也不可能得不到消息。
晋王府,密室。
晋王朱求桂,子朱审烜两人对坐,边上站在一个老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