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嘿嘿一笑,道:“派人去告诉刘宗周,就说陶奭龄会去,你看他去不去?”
曹化淳一怔,旋即嘴角会意,不由得笑了起来。
告诉陶奭龄,刘宗周会去,那陶奭龄肯定不答应,一定会去阻止刘宗周“乱来”。再告诉刘宗周,陶奭龄会去,那作为死对头的刘宗周肯定不会罢休,一定会去掺和一脚。
本来两个都不会进京的人,现在肯定会去,且会更加的卖力气!
这手段,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朱栩打开手里的折扇,大步下山,同时道:“办法朕交给你了,要是漏掉名单上的哪一个,朕就找你算账!”
“遵旨!”曹化淳连忙应声。
同时心里叹了口气,这些名士大儒哪一个不是名满天下,学生如林,哪一个又没有几个对头,学说上的对立。
在这等事情上,谁又能置身事外?
天下名士大儒,只怕要被皇帝一招一网打尽了!
朱栩下了山,上了马车,又道:“在外廷找个合适的地方,书馆要取个好名字,这些老先生年岁都大了,一定要照顾好,不能怠慢,让沈珣去办,如果他们要借人,翰林院的人都可以借调,必要的话,多召集些人帮忙,还有,我们是著书,不能毁书,还要,立书要‘基于当前,遥望未来’,要‘中正平和’,不能走极端,嗯,算了,回去后,朕写个指导条陈,让礼部那边盯着,没有经过朕的允许,任何新撰的书籍不能泄露出去”
曹化淳默默的记着,皇帝的话有些多,有些乱,尤是如此才说明,皇帝对此无比重视。
待朱栩说完了,曹化淳才应声,而后才掏出一道奏本,道:“皇上,翰林院正在编修《熹宗实录》,有些事情,他们拿不准,请示该如何处置?”
朱栩“哦”了声,接过来看了眼,旋即跟着皱眉,神色踌躇。
天启在位六年,里里外外都是巨变的时候,宫里涉及到“三大案”,然后是客氏僭越中宫,宫外是党争越发激烈,关外又是损兵折将,领土丢失可以说,除了客氏这件事,其他事情都算是万历年间的遗祸,怪不得天启,可他是皇帝,他又怎么都绕不过去。
要是将责任推给外廷,他这个皇帝就没有做出什么露脸的事情,尤其又面对朱栩肃清内外,这么鲜明的对比,褒贬都不合适。
朱栩沉吟一声,道:“功过要分开来看,皇兄呢,不是昏君,是有所作为的,这一点不容忽视或者诽谤。过嘛,也不是没有,宫闱,党争都不宜渲染,但不能只字不提,不然不能警醒后世,告诉他们,功呢,不掩饰,不粉饰。过春秋笔法吧,点一点,含而不漏”
“遵旨!”曹化淳道。历来修史是最难的,尤其是皇家的,稍有差池就是抄家灭族,是以基本上都是避重就轻,歌功颂德,扬长避短。
同样,修上任皇帝,又会牵扯到现在,是以分外的为难。
马车在走,没多久,曹变蛟掀开帘子进来,道:“皇上,锦衣卫那边的密奏。”
“拿过来。”朱栩连忙起身,现在的密奏,基本上都是关乎海上的。
曹变蛟送进来,朱栩翻看看了一会儿,摇头笑道:“马六甲那边传来消息,红毛人估计是在海外遇到了麻烦,战船进进出出,想必还在其他地方有战事,所以拖延了与我朝开战的时间。”
曹化淳微微点头,心下了然。他现在也知道,这红毛人来自万里之外,占据了无数的海上岛屿,“国土”面积庞大,战船坚固,火炮犀利,军事实力不比明朝差。
朱栩心底倒是暗松一口气,荷兰人拖的越久,给大明准备的时间就越多。
“现在去哪里?”朱栩消化了一会儿,掀开窗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