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6页

独断大明 官笙 797 字 2022-11-10

傅昌宗也只是提醒一下,并不真的多担心,说完这几句,便收住了话头。

朱栩也没有开口,两人慢慢的走着。

天色还很早,官道上也没什么人,两人身后不远处是傅昌宗与朱栩的马车以及跟随着的一群人。

朱栩背着手,抬头看了眼远处,斟酌着开口道:“此去陕甘六省,朕也没有其他嘱咐,只有一个字:‘稳’!陕甘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乱之源,改朝换代必从此处而起。大明早有乱象起,朕也用尽了手段,现在辽东已经到了需要消化的时候,两三年内无法再接纳新的移民,安南那边倒是可以,不过一下子也容纳不了多少,还需要时间现在的国库你也知道,经不起长年累月,大规模的平叛战争,加上朝廷正在精兵简政,所以,陕甘一定稳,不能有大乱子”

傅昌宗自然清楚,明朝上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新政”,若是陕甘六省出乱子,势必会打乱朝廷的计划于部署,影响太大。

“皇上请放心。”傅昌宗道:“臣这些日子对陕甘六省做了些研究,不管是从各巡抚,还是各位总兵,都是有能力,一心为国之人,若是能团结一心,充分应对,陕甘应该不至于出大乱子。”

明朝很早就从陕甘等六省移民,现在七七八八加在一起,超过了六七百万,大部分是青壮,这对六省来说固然是少了青壮劳力,可也让他们的危险性大大降低,生不出多少乱子来,加上有近四十万大军,更是朝廷的一颗定心丸。

朱栩微微点头,道:“这满朝文武,朕想了很多人,想来想去还是舅舅去最合适,虽然有些辛苦,但有了这个过渡,舅舅以后入阁也算是顺理成章,少有人嚼舌根子。”

傅昌宗对这个倒是没什么怨言,走近一点,低声道:“是。皇上可还有其他吩咐?”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道:“先等等,你稳住了再说。”

傅昌宗看了眼朱栩,心里隐约猜到什么,道:“是。”

两人又走了一阵子,在一处岔路口停了下来,朱栩搓了搓手,转头看了眼初升的太阳,道:“舅舅,对现在的朝局怎么看?”

傅昌宗抬头看了眼朱栩,知道这是今天的主要话题了,他微微低头,沉吟不语。

现在的朝局看似平稳,实际上这几年被折腾的够呛,很多“祖制”,“规矩”都莫名的“消失”,内阁与六部关系微妙,全靠朱栩一个人压着。前些年,朝臣们都心惊胆战,若是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大明非得分崩离析不可。

哪怕现在皇长子出世,朝臣们也都很忧虑。现在的大明并不是刚刚建国,皇帝这么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将大明上上下下砸的稀巴烂,到底是想要怎么样?

这些话傅昌宗自然不会与朱栩说出口,眼前的皇帝心里所思所想哪怕是他都想不透,拿不准,默然一会儿,道:“皇上有意树立内阁的威信,也想要弥合内外廷,不过臣认为,不能操之过急。”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神色不动的道:“舅舅看出来了?说说看。”

大明的内外廷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泾渭分明,内廷与外廷的对峙在天启年间发展到了巅峰,以魏忠贤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将外廷的文官集团杀的是落花流水,苟延残喘。在历史上,崇祯收拾了魏忠贤,实则上也等同于让外廷一家独大,他不得不事事依靠外廷去办,完全的被堵在宫里,等他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大明离亡国也就是一步之遥。

朱栩从登基以来,控制了六部以辖制文官集团,内廷也都控制的死死,所以内外廷的斗争基本上被遏制,现在他坐镇内阁,实际上就是更进一步的控制外廷,将内外廷这种争斗,内耗彻底的磨灭。

傅昌宗能看出来朱栩并不意外,甚至不止他一个人能看透这一点。

傅昌宗心里推敲着话语,尽可能的用最委婉的话词,继而道:“皇上,自太祖建国以来,诸多事情可以发现,天子与朝臣永远都不可能完全一心,关键是一个‘度’。”

朱栩眼角微跳,傅昌宗这话有些大胆,他面色如常,静静的听着。

傅昌宗谨慎的看了眼朱栩,接着道:“内阁的辅臣有他们的考虑,六部的尚书有他们的想法,这些考虑,想法,肯定不会与皇上完全一模一样,在皇上面前说的,与他我们在后面做的,一定会有差别,这是迫不得已”

傅昌宗点到即止,没有多说,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敢这样说,换了其他时候,半个字都不会多言。

朱栩默默的听着,没有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