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几乎是一种共识。
孙传庭倒是没有想到毕自严也知道这件事,不甚在意的道:“方孔炤若是能承接我与老大人的衣钵,最好是干干净净,没有什么牵扯,这样才能轻轻松松的继往开来。”
毕自严神情微凛,看着他叹道:“还是皇上看人准,这一点,我不如你,还是有私心,留下了张国维,许杰,李幼唐等人。”
孙传庭一笑,道:“水过无痕,雁过无声,既已能做事,谋成事,再强求什么名垂青史,千秋载功,岂不是落了下成?”
毕自严对于孙传庭拥有这般的胸怀颇为意外又有些震动,喝了口酒,慢慢的道:“事情越是到了最严重的时刻,往往预示着我们离成功就最近,只要咬牙撑过这段时间,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安慰孙传庭,怕他放弃的人了。
孙传庭微笑,道:“这些挫折我还能应对,关键是‘新政’不能停,要按照既定计划走,不能慢,我还在思索对策。”
对朝野的冲击是一方面,“新政”的延误是另一方面。
毕自严道:“不要一味的强征,我们是为了百姓,只要宣传到了,百姓会动起来,他们会为我们分担士绅相当大一部人压力,相辅相成”
第1518章 云开月明
毕自严“突然”入京,入住张国维府邸,这个消息第二天就悄然传遍京城。
毕自严到底是前任“首辅”,根基,威望都远胜于孙传庭,孙传庭在很多人看来,是乾清宫硬生生推上来的,缺乏足够的声望。
本来喧沸的京城,安静片刻后,忽然再次甚嚣尘上,大过于天。
京城内外热烈的传出了一则谣言:孙传庭即将下台,毕自严复起为首辅!
这则谣言着实有理有据,可信度非常高,因此京城稍一沸扬,便要随风起浪,飓风般刮过整个大明。
不知道多少人翘首以盼的想着这位毕阁老东山再起,哪怕他们当初一样的反对他,痛恨他。
毕自严不知道有没有听到这样的谣言,在公布行踪的第二天,他就去了皇家政院。
作为前三届的院长,毕自严在皇家政院还是有基础的,宋应星自然是好生招待。
皇家政院在这个纷扰的时刻,是最受瞩目的地方之一,不止是皇家政院的往届,应届的毕业生,各地大学的学生,正在以各种不同形式,如潮汐澎湃,疯狂般的涌入官场。
而秦政益已然是已经步入省级序列,更是激起了无数政院系的狂热憧憬。
毕自严与宋应星以及政院的一些高层,在政院的小路上漫步,说着一些感慨的话。
“这政院是我当年秉承皇上之意建的,不曾想十多年过去,竟然有如此规模”
宋应星在政院多年,最是感同身受,笑着道:“老大人是太忙了,而今闲下来,不若在政院住一阵子,给学生们上上课?”
毕自严对于宋应星隐晦的邀请没有回应,道:“我听说,缅甸,暹罗,甚至锡兰北面的莫卧儿帝国,西夷诸国都派年轻人来入院求学?”
宋应星笑着,道:“政院里是有各国的学生,总数在两百左右,我们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