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7页

独断大明 官笙 654 字 2022-11-10

毕自严赞许的点头,道:“早年我在宫里与陛下闲聊,曾讨论一国之盛表现在哪里,陛下说了三个。第一个,是经济,这个包含广阔,如农业,商业,手工业的繁盛衰弱等等。第二,是军事实力,就是军队的战斗力,不用赘言。第三个,就是文化。我大明乃是中国,中国文化自古昌盛繁荣,无可比拟,历经千年,底蕴深厚,盛而不衰。‘文化改革’也是‘景正新政’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政院是代表之一,你们要努力发展,长扬于天下,切不可骄傲自满”

宋应星等一干人听着毕自严这么说,自然是振奋,连连谦虚不敢。

毕自严踱着步子,来来往往的学生不少人围观,议论纷纷。

毕自严恍若未觉,又说了一阵,铺垫差不多,他便转向正题,道:“现在朝廷急需用人,政院是重要的人才输出地之一。我昨日与孙首辅谈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各地中小学要扩大规模,高中,大学要放开限制,扩招。对天下人才要放到同一个框架比较,择优而仕,方能不辜负陛下与亿万百姓的期望”

宋应星等人听着,自然是点头应是,却显得颇为拘谨,没敢多说。

外面谣传孙传庭将下台,毕自严复起,那么,毕自严到底要不要复起?他在这个时候突兀的入京,是不是就已经准备复起了?

毕自严仿佛没有察觉这些人的异样,站在偌大的图书楼前,道:“我这次入京是给太后娘娘贺寿,过不了多久就会回乡,有什么难题就跟我说,趁着还在京城,我这张老脸还有点用的时候。”

宋应星等人听着毕自严的话,心头一惊。

毕阁老这是没有复起的意思?

毕自严在皇家政院走了一圈,吃了顿饭,便回转张国维府邸。

毕自严这些话在他还没有离开皇家政院就传了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为此很是失望,很多人排着队在张府,准备劝说毕自严。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现在唯有毕自严能收拾这个烂摊子,孙传庭再这么继续下去,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张国维统统挡驾,毕自严谁也没见。

在傍晚,离下班还有半个时辰,毕自严忽然出现在礼部。

礼部尚书吕大器十分惊讶,还是连忙将毕自严请了进去。

相对于现在的朝局来说,吕大器是晚辈,刚刚接任礼部尚书没多久,自然对毕自严分外敬重。

吕大器陪着毕自严,在礼部走着,不断的介绍着礼部的革新以及变化。

走了一阵,毕自严看着显得异常空旷,冷清的礼部衙门,笑着道:“没有故意掩饰什么,不想让我看的吧?”

吕大器连忙抬手,道:“下官哪敢糊弄老大人,只要您想去的,我都带您去,保证没有任何隐瞒。”

毕自严这才微微点头,走进右侧廊庑,道:“听说,你们在编《崇祯实录》?”

朱栩继位之初,翰林院选取的年号是“崇祯”,在开启正式的改革后,朱栩才改用现在的年号“景正”,各有深刻寓意。

吕大器神色微肃,道:“是。而今改革如火如荼,需要对一些事情进行记录,总结,对当今,后人有个交代,以免时长日远被埋没。”

毕自严背着一只手,慢慢的看着前面,道:“是这个道理,不止是记录一些事情,让后人明白我们曾经的经历,还要明确一些事情,不能含含糊糊,让后人戳我们脊梁骨。比如,这首辅,阁臣,六部尚书的任期就是八年,辞官的首辅,阁臣不能复起,一个官员在一个部门任职期限不能超过十年,地方巡抚的任期也是两届八年,巡抚衙门任期不超过十五年,你们要明明白白的写清楚”

吕大器听着神色大惊,这老大人的意思,是明确说他不会复起了?

礼部一干人对视,表情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