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里,提及了烧制水泥的过程,依旧是穷举,将三合土按照不同的比例,按照烧石灰那般一一的烧制,最后得到了类似石灰的东西,和水调和之后,可以得到凝结得“很硬的石灰”,做粘合剂,远比石灰理想。

杨改革看到最后,基本肯定,这种“很硬的石灰”,就是水泥了,只不过,如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大伴,孙元化是不是送了东西来了?”杨改革兴奋的喊道。

“回陛下,是的,送了不少。”王承恩答应道。

“走,出宫去,带上那些东西,到皇城里找一处空地,去试试这些新鲜玩意。”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明朝的水泥到底是什么样。

杨改革出了乾清宫,出了紫禁城,到了皇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到了一处地方,这个地方比较大,先前在这个地方,还用三合土修了一条路,如今,天天有人驾着四轮大马车在上面来回碾压,据皇帝说,这是在测试这条路。

今日,又到了这个地方。

杨改革下了四轮马车,除了一地的叩头声,一眼看到的,就是眼前那条烂泥巴路,先前还算结实的三合土路,如今,已经彻底的被碾压成“水泥”路了,满是泥泞,一边还停了不少脏兮兮的马车,路边还有不少水桶,估计是在给路泼水用的。一边用重马车碾压,一边在三合土路上泼水,这路要不烂,那真的就稀奇了。

杨改革本来是来试水泥的,看到这路,直倒胃口,这路啊!果然不是那么好弄的,即便是三合土的路,在这种高强度的测试下,也是体无完肤。

“大伴,把孙元化送来的那个东西拿来,朕看看。”杨改革看过了触目惊心的那条路,开始弄水泥了,如果水泥没问题,杨改革就准备大规模的上了,毕竟新上海就等着水泥了,杨改革已经一再的压着史可法,不让他造房子了,杨改革想看到一个真正的新上海。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了一下,然后叫人把孙元化送来的东西抬过来,有好几包,看上去,很重。

杨改革有些迫不及待的打开这几包水泥,果然,和后世水泥的颜色差不多,就是颗粒比较多,不是很细,没有到细如灰的程度。

“大伴,叫人用砖在地上修一个水沟,两头堵住,砖缝里不用石灰,用这种东西,水沟内外的表面用这种东西抹一遍,不要留空隙。”杨改革也不管他是不是很细,要先试试这种水泥的效果再说。

“奴婢遵命……”王承恩有些不解的答应了下来,虽然不解,但是也先执行皇帝的命令。

几个工匠得了命令,立刻动手,用这东西代替石灰修水槽,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敢问,皇帝在这里呢。战战兢兢的在那里和“石灰”,战战兢兢的开始修水槽。

“陛下,为何要在地上修水沟啊?”王承恩执行了命令,才开始问皇帝为什么。

“没什么,据说这种东西不怕水,甚至不漏水,要是真的如孙元化所言,朕就用这个东西修暗渠,这京师的暗渠也到了该修的时候了,既然修了,最好能多管些年头,不然,这过几年就修,也烦躁人。”杨改革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