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请放心,子如脱困之后,必上书为杜大夫求情,成全世子心意。”
高澄并不满足,交代道:
“为御史赋权之事,还请司马侍中代为上书。”
司马子如闻言不禁侧目,这人着实厚颜无耻,居然还让自己这个苦主出面,请求天子赋予御史权力。
但转念一想,还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九十九拜都拜了,不差这一哆嗦,于是也将这件事应了下来。
得了司马子如的承诺,高澄留下餐食,心满意足地离开大牢。
临别前不忘再次交代都官尚书,务必看护好狱中的司马子如。
都官尚书对高澄的态度心知肚明,坚持文明执法的原则,绝不使用刑讯手段。
十一月十六,主审此案的都官尚书回禀元善见,经过三天的调查取证,认定太中大夫杜弼弹劾司马子如受贿一事并不属实。
元善见有心命人复审,这时候一直旁观的高澄终于亲自下场。
他认为司马子如身为台阁要员,应有体面,既然查实无罪,何须再三受审,这又成何体统。
小高王发话,元善见只能下令释放司马子如,将其官复原职。
按照北魏官场规矩,接下来便是对太中大夫杜弼的倒算。
一整套流程还没开始,司马子如便向元善见上书,历数往日杜弼一人独撑御史台的举动,为他求情。
又谈及御史有纠察不法的责任,但因为这种因言获罪的旧例,致使御史台众人畏惧罪责,不敢言事,才有了如今吏治败坏的局面。
认为乱世当用重典,请求赋予御史风闻奏事之权,不以言语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