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不产铁,明朝建立以来厉行贸易封锁,绝不许铁器流入蒙古,二百年下来蒙古骑兵已经把祖宗留下来的盔甲武器都用光了,现在已经彻底退化到了牛角弓时代。而后金军好歹有身棉被披着,还有这几年抢来的金戈利刃,所以后金军和林丹汗交战,明军普遍看好前者。没有无用的战术,只有无能的领袖,黄石不知道末代成吉思汗这算不算把他祖先的脸面全丢光了。
“嗯,我也这么看,”黄石记得历史上林丹汗这废材还没有打就跑了,所以他自信满满地做了最后的总结:“我估计西虏临阵脱逃了,建奴完全没有损失,但这也不怕,西虏号称控弦四十万,我估计这次去了几万男丁,不然建奴也不需要集结三个旗和科尔沁蒙古去打他们。这条三个旗的军情很重要,只要西虏这帮强盗留在辽北,今年夏、秋两季建奴的两黄旗和科尔沁蒙古就得留在那里防备他们。”
“大人明鉴。”
“好,如果一切顺利,我军的新兵到秋季就练好了,到时候我东江镇左协的兵力会彻底压到复、盖两地的建奴,这里的建奴也不会有任何援军可以指望。”黄石到时候会有两个野战营五千战兵,加上金州、大小长山、旅顺和广鹿的部队,东江左协可以出动近万战兵。而镶白旗和镶红旗加一块才四十个牛录,黄石认为这完全是一边倒的兵力对比,而努尔哈赤比他来的历史上还惨,现在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到时候就兵发复州,活捉代善。”
预定在秋季的出击里,黄石已经决心带上左协的兄弟们一起立功,明朝的军制讲求“大小相制”,既要用高级将领去节制低级军官,也要用低级军官去分高级将领的权。黄石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营的游记或者是东江一部的参将了,作为一个协的副将,他手下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的杂牌将领和部队。
如果不想引起朝廷和东江本部的猜忌,黄石就不能去吞并或驱逐这些杂牌。另一方面,就算能做着到黄石也不打算去驱逐他们,他现在作为一个高级军官已经不能再像作中级军官时那样思考问题了。黄石把整合左协力量看作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毕竟打天下不能只靠自己的手边精锐,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能和他人合作,能让他人愿意和自己共事。
在黄石的计划里,靠得自己越近的部队会得到越大的好处。当然了,黄石的嫡系部下和军队永远会分到最大的蛋糕,也会壮大的最快,但那些积极向黄石靠拢的人,黄石也一定要给他们以足够的回报。他一直认为并吞那些靠拢过来的部队不是什么好主意,这等于关上了和其他人合作的门。
……
宽甸,东江镇右协
东江副将陈继盛正在奋笔疾书,是不是要写这封求战的信曾让他考虑了很久,但眼下的形势不由得陈继盛不心动。努尔哈赤发动大屠杀以来,辽东的汉民和汉军同样大量逃亡宽甸,东江友协的实力每一天都变得更强大。
这些逃亡而来的难民中同样也混杂着大量的汉军士兵,这些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士兵不仅能快速补充东江各营的兵力,更给东江军带了许多宝贵的情报。这一段时间以来,东江右协的情报工作也得到了令人欣喜的进展,无论是西侧的连山防线还是北面长白山防线,东江军都成功地潜入了众多的细作。
在黄石的前世,东江军右协一直采用稳健的策略培养战斗部队,直到天启六年才连续发动对连山和长白山的攻势。陈继盛的这两次攻势都很成功,利用后金兵力不足突破连山防后,东江军一度把兵锋推进到沈阳城下,沈阳后金守军在孔有德的挑战前闭门不出,那次毛文龙用三天时间焚烧了沈阳城外的所有设施。而几个月后东江镇右协越过长白山攻入建州,并开始围攻萨尔浒城。
但这次陈继盛终于坐不住了,到目前为止左协和右协的斩首数虽然基本相同,但黄石的斩首几乎没有汉军,而右协的两千具首级八成都是汉军,明眼人一看就能辨别清这两者的分量。而且右协去年一直被两蓝旗压着打,而黄石从来都是压着两红旗打。这次的南关之战更是夸张,两营的明军竟然野战击溃了三旗后金军,要知道陈继盛的右协可是下辖五个营,本部更是派来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个营协助他,这就更让陈继盛感觉到压力了。
陈继盛的信里描述了辽东的战局,他作出了和黄石同样的判断——那就是面前的敌人没有得到援军得可能。镶蓝旗靠着六十一个牛录抵御来自朝鲜和宽甸两方面的压力,实际上正蓝旗被打残后宽甸的七个营就已经拥有了兵力上近两倍的优势。
不过宽甸明军各营去年损失也不小,而且东江镇一直以游击战为主,对手也以汉军自卫队为主,所以陈继盛终于还是写了这封请战信——顺便请求毛文龙在秋季出兵攻击镇江。
“如果本部攻击镇江,应该能吸引走三十到三十五个牛录的建奴吧。”陈继盛封好信函的口,夜空中的星星是那么的明亮,这几天他曾经问过好几个算命先生,这些家伙都说看见他陈继盛的将星最近一直很亮。陈继盛觉得用七个营去打二十五到三十个牛录的建奴还是有把握的,虽然这次出兵稍显急迫,但……“大帅心里,还是会向着我多一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