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靠的是钱、粮、靠的是铁、血,东海不缺钱、不缺粮,若论勇猛果敢,也决不输人。唯一缺的,就是钢铁。在台湾基隆堡附近,赵瑜从福建招徕了一批铁匠,让他们依照青阳、赤水、宝吉等几大铁场的制式,建起了几个小高炉。
在这个时代,只有大宋才有一次出铁万斤的高炉,冶炼技术远远超出赵瑜的想象,除了石灰和焦炭,他并没有什么能传授给人的。但高炉建起后,铁矿石始终没有着落。虽然在当地海边有几个小砂铁矿,但远远比不上赵瑜记忆中的那座中国最大的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
赵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派出了十七支探矿队,沿着昌化江上溯,付出了几十条人命,才找到了矿山所在。这座铁矿是赵瑜征战天下的本钱之一,只要保住这座矿山和昌化江出海口附近的昌化港,他根本不在乎海南岛上如何地覆天翻。
这次琼崖之乱本就是他挑起,一是不想让宋廷得知开矿之事,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了人手。除了四千户迁居台湾的移民,逃难至铁矿和海港的居民也有两千户。依靠这些人手,只花了两个月,第一艘满载着铁矿石的货船就开进了基隆港。
“……我可以派些人充充样子,夺回海边的一两个水寨。但绝不会去收复州府。至少在那些移民和矿工习惯自己的新生活前,琼崖必须乱下去!”
注1:琼崖四军州:宋代,围绕着海南岛中部的黎母山,设立了四座军州。北面琼州,西面昌化,南面朱崖,东面万安。
第七章 纷乱(下)
政和六年十一月初八,丁酉。
轻轻摇晃的海船上,赵瑜双手撑着桌子,纹丝不动。一盏被玻璃罩笼着的油灯,散出昏黄的光芒,照亮了桌面上摊开了的图纸。看着上面由一条条扭曲的线条和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墨圈组成的画面,赵瑜问道:“这就是汴河沿岸的地图?”
“回大当家话,这正是自扬州至开封,汴河沿岸两府、五州、一军的地图!,下面的一份,则是回程时经过的古汴渠和泗水的地图。”回答赵瑜问话的是高明辉,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丁涛。
东京一行的正使高明光还在舱中赶他的报告,来接受赵瑜问询的也只有这两个刚从义学毕业的小子了。不过话说回来,绘制这幅地图的正是他眼前的丁、高二人。
义学学生的绘图技术从他们刚开始认字时就同时开始培养,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只需一把曲尺,便可把看到的地形描绘到图纸上。丁涛、高明辉能被编入入京队伍中,唯一的原因也正是他们俩的绘图技巧在新一届的毕业生中首屈一指。
这么些年下来,东海的海图日渐周详,沿海州县的地图也慢慢齐备,但内陆地图的绘制工作却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丁涛他俩还是第一批被派入内地绘制地图的东海人。
赵瑜眼前的这两份地图,虽然十分粗陋,但至少把通向东京城的两条水路沿线的城镇关口都绘制了出来。如果剔除东海的这个特异,宋代的地图绘制技术也就只有这个水平。
“画得不错!”赵瑜夸奖道。
两人齐声道:“谢大当家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