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五年七月十七,戊辰。
基隆府。
东海王宫御书房。
“郑居中死了?……”赵瑜皱起眉头,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名字有些熟悉,但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他抬眼问赵文:“他是谁啊?”
“枢密使啊……大宋的。”
赵瑜啧啧嘴:“原来是个小角色,难怪记不得!”
“枢密使……大宋的!”赵文几乎要苦笑起来。他这个位置也算是枢密使,但比起大宋的枢密使,无论管辖的人数还是范围,都差得很远。郑居中是小角色,他算什么?
“凑数的家伙没必要记,死掉的就更没必要了。”赵瑜哈哈一笑,都二十年的兄弟了,赵文的想法很容易就看透了,“角色大小跟官职无关,大宋现在宰辅中,没一个值得一提。稍微有那么一丁点本事的童贯都快要致仕了,剩下的王黼、李邦彦那些烂货废物,全都是些小角色,连我东海的一个小吏都比不上!”
赵文也是开怀一笑,赵瑜说的话他听得很入耳,说道:“小角色郑居中暴病死了,另一个小角色蔡攸领了枢密院。而稍微有一点本事的童贯童太师,不是快要致仕,而是已经致仕了。”
“童贯致仕了?”赵瑜问着。
“正是!”赵文点头,“就在上个月。道君皇帝让他带着太师、神霄宫使的职位致了仕。不过,童太师求了一辈子地王爵现在没到手,不知后面有没有机会了。”
“燕地不安定下来,那个王爵他拿不到手,还要再等一两年。”赵瑜说着。听说这位从他接掌浪港军开始,便一直打着交道的故人离开了朝堂,心中不禁泛起了一点惆怅。东海这些年的发展。得利于童贯的地方很多,虽然两人都是互相算计。但毕竟有着一定的交情。现在童贯这一退,大宋朝堂中,他认识的熟人就又少了一个。等再过几年,童贯将要面对的将会是枭首一刀,也没有机会做东海人民地老朋友了。
‘也罢。’赵瑜暗自摇了摇头,抛掉了无聊的感慨,‘以后送他一口檀木棺材好了。’
决定了将来送童太师地礼物。赵瑜再问道:“蔡居安终于又回到宰执的位子上了?”
“没错!张觉来投,蔡攸据说是得了首功。而郑居中死得又及时,正好让他得偿所愿,成了西府之首。不过大宋可就惨了,摊着这个不懂兵事的枢相,军队肯定还会继续烂下去。而且王黼与蔡攸不合,大宋的东西二府必然会闹起来的。”
赵瑜一挥手,洒然道:“由着他们闹去罢。也没几年蹦跶了。让女真人把他们一扫而空,给我们腾出地方。”顿了一顿,又道,“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消息?”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