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兄,我等发财的机会来了。”从愕然中惊醒,一个士绅顾不上整理被人挤破的衣裳,满眼尽是金光灿灿之色。
“梁兄所言极是。”有人笑容可掬的接话道:“那还等什么,赶快回去通知店铺开门营生,准备数钱吧。”早些时候几人定下盟约,联合起来统一关门,就是想等这个时机,没有想到来得比预想的还要快些。
姓章的是个华服中华人,就是前段时候在酒楼与众人商讨联合事宜的发起人,只见他微微摆手,眼睛闪烁光芒,喃声说道:“不急。”
“章兄,莫非有什么不对之处吗?”
“应该没有不对吧,毕竟官仓的情况我们也了解,范……说的也是实情。”
讨论了片刻,几人都觉得,范仲淹的决定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当初他们决定囤积米粮时,虽然料定城中粮食不足,迟早要涨价的,但是在他们看来,以范仲淹的性情,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不然不会涨价的,按照他们的设想,只有等到官仓没有一颗一粒米粮的时候,才轮到他们登场,那时,米粮价格怎么定还不是由自己说的算,而现在的情形与他们的计算确实有少许的差异。
“大伙其实也不必想那么多,人心终究是会变的。”过了片刻,有人笑道:“况且现在的情况正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何必再胡乱猜测,还是梁兄说的对,发财要紧,连官铺都调整价格了,我们涨价更是名正言顺,不用有丝毫顾虑。”
这人的话得到大家的赞同,反正不管怎么推测,涨价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只有利没有弊的事情,在这里妄加猜测确实有些自寻烦恼。
“章东主以为如何?”这姓章的智慧显然较为得到众人的信服,立即有人开口询问起来,好像是凭着他一句话,就能增强几分真实性似的。
“还是那句话,不急。”章东主笑容满面的说道。
“何意?”有人迷惑不解。
“这都不明白,章兄打算再观望一段时间,说不定粮价还要涨……”
不仅如此而已,可能是出于直觉,章东主总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古怪,秉着小心使得万年船的态度,他觉得自己谨慎一些应该没有错。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孺子不可教
杭州,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西湖到宝石山,形似腰鼓,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居民达20余万户,近两百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就是五六十万人,是江南人数最多的州郡之一。
作为两逝路路治所在,杭州城经济十分繁华,平日里人流可谓是川流不息,坊市间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就连一些偏僻的小巷也是熙熙攘攘,极是热闹,然而就在今日,诺大的州城街道,除了偶有几个神色匆匆的百姓疾步路过外,却没见什么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