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瞧你说的,好像是我不愿意回来似的。”楚质说道,一脸的无奈,北宋可不是现代,再远的距离,来回却不用多久,一个多月不见人影,那些御史言官还不把自己参死。
“本来就是,看看自己说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分明是已经沉迷于江南水乡之中,哪里还舍得回来。”楚潜笑道。
“得,是我错了,这是给三叔的赔礼,还有给婶婶和弟弟妹妹的礼物。”楚质轻笑,微微示意,初儿连忙奉来几样物件。
“小子,总算还记得小叔心头爱好,就原谅你这回。”楚潜欣喜笑道,把玩着一方色泽亮润的古印,爱不释手。
“三叔,这窜佛珠是由杭州灵隐寺大德高僧,日观大师亲自开光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希望婶婶喜欢。”楚质微笑道:“这两枚玉佩也是如此,在佛堂供奉多年,已经吸足了灵气,能够保佑弟妹一生平安。”
潘氏信佛,佛珠是由紫檀木所制,经巧匠琢磨,圆润通透,纹理天成,檀香扑鼻,闻之令人心旷神怡,息平气和,而两块玉佩,一枚是佛像造型,一枚是观音造型,晶莹剔透,犹如羊脂,触手温润,似有丝丝缕缕的暖意,十分适宜小儿佩带。
“质儿,你有心了。”楚潜欣慰说道。
见到厅中气氛融和,芸娘也不由大胆笑道:“质儿,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两位姐姐的礼物呢。”
瞄了眼芸娘,王夫人淡然道:“回来就好,何须什么礼物。”
“姐姐说的是,质儿人在就好。”惠夫人微笑赞同。
“自然不敢疏忽。”楚质笑着,稍微犹豫,取而三个锦盒,分别摆在王夫人、惠夫人、芸娘面前。
“连我也有。”芸娘惊喜笑道,小心翼翼打开锦盒,一窜珍珠项链映入眼帘,愕然片刻,迫不及待拿起,仔细端详,每粒珍珠大小一致,如同拇指,晶莹透明,在日光的映照下,闪耀着月华似的光芒,分外引人瞩目。
迷醉良久,芸娘强忍佩带的冲动,媚笑道:“珠子真漂亮,谢谢质儿,却不知两位姐姐的礼物是什么?”
沉吟了下,王夫人率先打开锦盒,里面也是同样一窜珍珠项链,色泽大小与芸娘那窜毫无差别,这个时候,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惠夫人那里。
担忧的望了眼楚质,惠夫人笑道:“送什么都是质儿的心意,就是两片树叶我也欢喜,就不必看了。”
气氛变得有些诡异,芸娘不开口了,而王夫人却轻悠道:“看看也好,养儿不易,这是他的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