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香江产业状况

就算是出现股灾的时候,也只是下降了一阵子,然后又触底反弹了。毕竟香江那时候工业发展在飞升,金融业出现震荡,只是一时的。

江成在七三年下半年的时候,是买了一些便宜的房子,但那时候购买也比七二年房价没涨的时候贵不少。

在七四年下半年的时候,普通住宅区价格都在五百至一千块一尺了。但五年过去了,香港房价也只是涨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江成在九龙区的一套别墅,当时也是有人股市被套,低价出售的,那时候江成就了几百万。现在已经翻了十倍的价格了,值几千万了。

而这套别墅,如果到后世,最少还得翻十倍以上。所以在香江买豪华住宅区,又或者是普通住宅,收益其实都比内地强。

内地也就是四九城的四合院能跟香江住宅区的升值抗衡一下了,但四合院的居住环境不适合年轻人。

江城回到别墅区,车子按一下喇叭就有人来开门了。不是江成有钱了就非要请保姆和佣人,而是你不请人,光安全就是一个问题。没人看守,歹徒进来怎么办。

就江成请人,也就是照顾起居和安全的,也没夸张到出行也前呼后拥。因为低调,江成和家人出门还是很安全的。别墅区这边请了负责安全的人,只是单纯因为这别墅本身就是有钱的象征。

到达了这边,除了没电脑和手机,生活环境已经跟后世没区别了。有大彩电,有冰箱洗衣机。有空调,有热水器,浴室,甚至外面还有泳池。

江成一进别墅,人还在一楼,在楼上的沈莉穿着睡衣就带着两个女儿下来了。

“爹地~。”大女儿江菲见到江成,那是飞快的从楼梯上跑了下来。

“菲菲,爸~~爹地不在的时候乖不乖呀。”江成直接抱起跑到他身边的女儿说道。

对于爹地这个词,江成还是有些不习惯。听是听习惯了,但自称的时候还是有点不顺。主要是一年的时间在香江加一起也没多少天,这换谁来都一样。

就算是在农村,这年头还喊爹娘,不是爸妈,也是依靠原身主的记忆加持才喊的顺的。

等改革开放后,过些年新一代的小孩出生,农村人也经常进城后。这爹娘的称呼才会逐渐跟城里喊爸妈那样同步。

现在又是爹娘,又是爸妈,在香江还来个爹地妈咪了。

在香江的富贵圈,父母和子女就是这样称呼的。但身为小老婆的沈莉,本身图的就是一个富贵,自然是喜欢这样的称呼。

图人的话,江成是有颜值,可对沈莉来说。他是有大老婆的,一个月偶尔会来她这边两次,一次就两天。但更多的是一个月就来一次,还没月经陪伴她的时间长。过年过节基本都不来,这人怎么图。

跟这边的大女儿亲热过后,江成又抱起了被沈莉牵下楼的小女儿江月,小肚皮鼓鼓的,江成就喜欢摸她的小肚子。

对于江菲和江月,江成是有亏欠的,毕竟一年相处了不了多少天,过年还不能在一起。

在国内,江成虽然跟那边的四个女儿每个月也接触不了多久。毕竟开车在路上跑的时间更多,但起码周灵莹可以明确的告诉女儿们,她们爸爸干什么去了,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每次回来她们的爸爸都会给她们带好吃的好喝的,会把她们架在脖子上骑,会带她们出去玩。

虽然相处时间少了,但她们能对爸爸有种美好的期待感,在她们的童年里爸爸一直是她们的依靠,是没有缺失感的。

但在香江这边的女儿,陪伴的是真的少。过来两天,还不能安心陪伴她们。也就这几年陪伴的时间稍微多了点。

前些年江成每次来,都要去公司开会,谈扩张谈发展。但香江毕竟就这样大的一个地方,当‘江东来’的丸子占领了整个香江大部分的市场,也就可以消停一阵子了。

有管理人员在,很多报表什么的,江成可以带回国内抽空看。

除了占领丸子生意市场,另外就是了不少钱‘租’了场地建设‘江东来’大型超市。

香江的每个区域有一个就可以了,虽然名气不大,但因为每个区域都有一个,说到‘江东来’超市,很多香江市民都会知道。

现在‘江东来’的丸子已经不走低端路线了,毕竟成为了六年多的一个品牌。而且主抓卫生生产工艺,做到了干净卫生安全就可以了。

在同样的价格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江东来’的丸子。但这样也给了一下小作坊丸子生产的生存空间,人家自己用穿捞鱼虾自己生产,价格便宜的话,还是有很多人买的。

但购买便宜丸子的基本都是一些路边摊,稍微有点档次的茶餐厅,都是直接去‘江东来’丸子的直营店采购的。

现在‘江东来’的丸子品种很多,很齐全。同样是鱼丸,都分很多种类,草鱼,鳗鱼,鲨鱼,鱿鱼等都表明了种类。这类型不一样价格和味道以及口感肯定都不一样的。

这除了有鱼丸,还有牛肉丸,猪肉丸,鸡肉,羊肉,咖喱鱼丸,素丸子,豆腐丸子,藕丸子,红薯丸子等等。

反正做出了品牌,增加分类是很容易的。毕竟要撑起很多家直营店,这丸子的分类自然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