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照我所猜,你希望的不仅是上面的两点吧,更希望能够避开辽东战后可能带来的银钱贵吧,卑职可猜的不错?”
文郦此话一出,正中林如海下怀,他随即反问,“你们为何会认为银钱贵是一定的?”
文郦到此就知道林如海他们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现在来问他们不过是不露痕迹。
银钱贵是一定,不贵也有叫他贵的办法,最多就是天下的人要受点苦罢了,反正苦也没少吃过。
文郦如此想,依照贾琏信里的计划开始进行,“大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卑职想问一句,为何前明洪武皇帝在明朝建立之初,要发行宝钞呢?”
“明初战乱方休,铜矿开采未能恢复,钱法不通,才有宝钞以用民间交易流通,这是众所周知的。”林如海不知道文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简单的答了。
“大人的说法是明代官府的解释,可这不是现实的解释。”文郦语速转厉,“众所周知,元廷允许民间私铸铜钱,其造成的结果和盐铁论中桑弘羊所讲的一样,地方豪强凭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洪武帝在明朝建立之初便颁行政令,禁止私铸铜钱,但官府控制下的铜钱铸造效率低下,其中洪武二十九年铸钱仅有十九万贯,泱泱大国,缺钱如此也就罢了。
洪武帝为了发行宝钞,确保其地位,在洪武十九年下诏令“凡军民商贾所有铜钱,尽行收归官库,敢有私藏者斩”,强迫民间接受纸币。
这是为了保证钱法流通吗?说不通吧,大人。”
林如海目光深沉,叹了一口气,“洪武帝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天下初定之际,稳固大明江山,可这与今日之事又有何关呢?”
“如何不有关,三公所忧,青史已录,今人不思其患,何以有备于将来?”文郦拱手谏言,“洪武帝一介淮右布衣,定天下复华夏,居功甚伟。可其行所害,遗祸大明三百年,难道梨洲先生不是这样讲的吗?”
林如海很难反对,对于明洪武的批评,黄梨洲可堪魁首,其言锋利,其余三家难有比拟者。
“你既如此讲,那我就再听听你们反思的结果。”
“大人,宝钞自发行后,滥发不止,从洪武到永乐,两代雄主都是一意剥夺民财,其行与劫掠无异。
光是米价,洪武八年是每石1贯钞,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是每石30贯钞,如此还不算,永乐二年米价已涨至每石50贯钞,宣德时达到每石100贯钞,其害难道不深吗?”
小主,
“你讲的只是纸面上的,永乐起民间就是宝钞如纸,实际交易中依旧是以银钱为主。”林如海忍不住插上一句,却正中文郦下怀。
“大人,这正是卑职要讲的!洪武帝以政令强推宝钞,废银钱禁流,期间‘阻坏钞法者,枭令,籍没家产’,杀者何止一二人,可其禁止银钱在民间流通的目的最终却破产了。
江南乡民担米入市,亦必易银而归。
到正统年间,明廷被迫开放‘米麦折银’,在行动上宣告了宝钞制度的失败,其金花银税制改革,则将大明推向了赋税折银的风浪中。
洪武帝发行纸钞、打击银钱的举措却最后提高了银钱在民间流通中的地位,到明朝最后接受赋税折银,宝钞空有其表,说明了白银地位的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