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新房上梁摆喜酒的日子到来了。

这一天清晨,天空还未泛起鱼肚白时,木工、付正元和邹水山三人便早早地摸黑上山,准备偷取正梁。

实际上,在前一天他们已经选好了合适的树木作为正梁。但按照客家的传统习俗,必须经过“偷梁换柱”这一程序——将山上最好的梁偷砍运回家中,寓意着家中的顶梁柱能够稳固而强大。因此,他们必须选择最好的木材来制作正梁。

在天色尚未完全明亮之前,他们就要开始行动。此时,他们需要点燃鞭炮,才能开始砍伐树木,完成正梁的制作。

他们三人齐心协力将梁树砍倒之后,小心翼翼地把树木抬回了家,并放置在了阳田型的干田里。

为确保万无一失,还特意安排专人看守,禁止任何闲人触碰这珍贵的栋梁。只有木匠们才被允许对其进行任意雕琢。

天渐渐亮了,家中的客人也逐渐增多,前来帮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木匠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各司其职。

邹水根本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老师傅,再加上西山生产队里的社员们个个都是木工能手,干活自然不在话下。

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纷纷赶来贺喜并帮助竖起新房。木匠们熟练地将木方和木柱子拼接起来,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不一会儿,第一屏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竖起来了。

众多人齐心协力,有的负责拉扯,有的负责支撑,还有的负责抬起,几十个人一同行动……

"来啊!一...二...三...起..."

"起..."

随着众人齐心协力的呼喊声,整屏重达几千斤的木架缓缓升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庞然大物终于稳稳当当地竖了起来。

在成功竖起第一屏之后,紧接着又开始了第二屏的搭建工作。这次要竖起的柱子更高,足有十米长。

接着,第二块屏幕被竖起并与第一块屏幕相连……随后,第三块屏幕也被竖起,并与前两块屏幕紧密连接在一起。

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饭菜。每一桌至少都有十六个人,此外还有负责烧饭的火头娘、厨子以及帮忙的人,加起来人数众多。

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木匠师傅带领着他的小徒弟——小木匠一起前往制作大梁。

邹水根则凭借着他老木工的技能经验,指挥着其他社员伙伴们开始拼接榫头。

"鹰钩鼻,我觉得你比木匠师父还要厉害呢!"有人赞叹道。

"可不是嘛,你们看看鹰钩鼻,随便几下就能将榫头拼接得严丝合缝。"另一个人附和道。

"庆祝那家伙我可不喜欢。"有人表示不满。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邹水根,同时也对木匠师傅评头论足……

很快,最后一块屏幕也成功竖起并连接完毕,只等待上梁这最后的步骤了。此时,木工师傅已经完成了大梁的制作,并为它披上了鲜艳的红布。随后,四个强壮的男人齐心协力地抬起大梁,将其放置在新屋大厅的中央位置。

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温暖。邹水金兴高采烈地朝这边走来,手上还拎着一只鸡公。他笑着对木匠说道:“这只鸡公是用来庆祝上梁的!”说完,便将鸡公递过去。

此刻,大家已经做好了上梁的准备。

两个小木匠早已爬上中间那根最高的柱子,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另一头,付正元与邹水根也一同爬了上去,并将长长的麻绳一头扔了下来。

小木匠们则将另一边的麻绳丢了下来,木工师傅庆祝赶忙将两根麻绳分别套在了左右两侧。

接下来,便是关键的时刻——杀鸡滴血。庆祝毫不犹豫地在地上的鸡脖子上划了一刀,鲜红的鸡血顿时喷涌而出,迅速顺着大梁流淌而下。他一边让鸡血滴落,一边大声说着吉祥如意的话语……

每说出一句贺彩话,在场的人都会齐声高呼:“好啊……”鸡血渐渐渗透进每一根柱子,仿佛给它们注入了生命和祝福。

此时,上大梁的准备工作已完成。两边各有一架梯子,一边由木匠负责,另一边则由邹水金自己来担当。

“小姨夫,你文化高你喊口彩,”邹水金喊虹桥姨夫郭德生帮忙喊。

“好,那我就喊几句,等会接不上的时候,水金你自己接着喊,反正你喊彩水平好…”

“一步一步,往上升啊…”

“好啊…”众口同声喊好。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

“两步梁上升啊…”

“好啊…”

第九步说不上来的时候,邹水金立即接着“九子登科啊…”

“好…”

“十步满堂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