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临危受命

威凤赋之李世民 momoca 2514 字 1个月前

李世民见状,不禁心生疑惑,连忙问道:“玄龄,为何不见薛记室前来?”

房玄龄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秦王殿下,您近日忙于出征之事,可能有所不知。薛收他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来势汹汹,异常凶猛。据大夫所言,恐怕已无力回天了。”

李世民闻听此言,心中猛地一紧,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仅仅因为筹备出征的相关事宜而几天未能前往文学馆,竟然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故。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房玄龄见状,连忙出言安慰道:“殿下,您先别着急,事情或许没有您想象的那么严重。等我们把要事商议之后,您再亲自过去探望也不迟。”

然而,李世民却摇了摇头,沉声道:“不行,本王必须要亲自去看看。文学馆对本王来说意义非凡,那里的学士们都是本王的良师益友,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本王怎能坐视不管?”

房玄龄见李世民态度坚决,心知无法劝阻,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殿下,您快要出征了,此时身体最为重要。还是派人过去探望为好,这样既能表达您的关心,又不至于影响您的行程。要以大局为重啊!”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就依你所言。本王叫无忌代表本王去探望他,务必要找个医术精湛的大夫为其治病才行。”

小主,

说罢,他转身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即回归正题,道:“之前我们已经在文学馆跟众学士有讨论过何为治国之道。但据本王所知,这次河北刘黑闼复叛,原因恐怕并非仅仅是因为杀了窦建德这么简单。父皇对河北的高压政策,恐怕也脱离不了关系。你们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房玄龄深以为然地点头,表示完全同意李世民的观点,接着他详细地分析道:“隋朝之所以迅速灭亡,其根本原因在于隋炀帝杨广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且残暴地施行暴政。而此次陛下派遣到河北地区任职的官员,其中多数都是大隋的前官员,他们依然沿袭着大隋时期的那一套做法,对待河北的百姓极其严苛,稍有不如意便动辄施以酷刑。不仅如此,陛下还下达旨意,征召窦建德的将领们返回长安,实际上这无异于对他们进行追捕。这些将领们因为担心被诛杀,所以纷纷选择支持刘黑闼。”

房玄龄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思绪,然后继续说道:“更为严重的是,如今河北地区已经有十几个州县公然宣布要脱离我们大唐的统治,他们不仅驱逐了我们大唐的官员,还积极响应刘黑闼的号召。刘黑闼如此频繁地东征西讨,已经成功地将河北地区的大唐势力汇聚到了一起。现在,他甚至在河北那边称帝,这使得局势变得异常严峻。”

李世民眉头微皱,满脸忧虑地看着房玄龄,追问道:“难道我们大唐在河北地区真的已经完全失去民心了吗?”房玄龄沉重地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事实也感到十分无奈。

一旁的杜如晦一直沉默不语,但他的心中却在飞速地思考着当前的局势。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说道:“如今的形势远比打胜仗要复杂得多啊。我们不仅需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赢得民心。否则,即使我们此次暂时扑灭了这场战火,但它还是会很快就死灰复燃。不是长久之计!”

杜如晦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思绪,让他们瞬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的确,要想收拢民心并非易事,这需要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

正当他们苦思冥想之际,杜如晦突然眼前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接着说道:“不过,要想说服这些河北的名门望族,我们这里恰好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说完,杜如晦的目光缓缓转向房玄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微笑着继续说道:“这个人就是来自河北望族清河房氏的房玄龄。玄龄,你出身于名门世家,家族在河北地区享有崇高的声誉。再加上秦王殿下的威望,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借助这两者的力量,成功地说服一部分或者分化河北的氏族。”

杜如晦的话语让房玄龄心头一震,他不禁对这个提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的建议,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喜。他充满期待地看向房玄龄,说道:“玄龄,你意下如何?”

房玄龄感受到了李世民和杜如晦的信任,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殿下,放心!玄龄一定会不辱使命,把此事办理妥当!”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