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易安看向徐清泉,缓声道:“阿翁,以往祖父教导我,考取功名,深入市集,忠君爱国,便能强国救民。”
“这些年,我一直这般做得。可到头来,不过是雾里看花,水里捞月。”
“这场劫数,看着芙儿,我便想明白许多。”
“既然皇权阻碍大顺,为何我还要屈于皇权?”
宋易安眸光幽深,梦里,他亦是为推行新法殚精竭虑,却被司马家压制。
直到司马府败了,他以为便是大展拳脚之时,却被顺神帝忌惮。
上天让他看透这一切,他却依旧走着老路,即便完善了新法,步步谨慎,甚至将顺神帝身边近侍亦纳入麾下。
可终究还是逃不过罢免的命运。
且顺泽帝待他父皇所选臣子,避之不及。
这般步步经营却落得这般下场,他不甘!
芙儿回京要报复高家,他更得手握重权,方能助她,亦助自己。
“你这般说,难不成你想做皇帝不成?”徐清泉皱眉道:“我不过一郎中,可没这般大能耐。”
“宋某哪里有资格做皇帝。”宋易安哑然失笑:“芙儿曾说,向上管理,若帝王不按正路走,那便想法驱使他走回正路。”
“我且私以为,高靖逸这般急躁易怒的性子不适合做帝王。”
“既然不适合,那便向上更替。”
徐清泉虽未做过官,却骨子里依旧是忠君爱国。
即便徐家遭此大难,他亦以为不过是命运使然。
听此言论,他瞪大了眼,轻呼:“你可知你在说什么?这是谋逆!”
想来是帝王选官,哪里有官换帝王的?
宋易安却摇头驳道:“我不过是为大顺择明君,何来谋逆之说?”
“我不为己,只为民。”
“待新君能定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我自还权于君,绝无二话。”
徐清泉喘气,瞪大眼盯着他,实难消化这般大逆不道言论。
半晌,才问:“宋易安,你到底要老夫做甚?”
宋易安眸光闪烁,说:“阿翁于大顺行走,救死扶伤,自有许多百姓信服你,亦有不少郎中听你调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新法推行,吕俭自有许多破绽,若这破绽引得民怨而异动……”
徐清泉眉头皱得更紧,他们入汝州时,路过市集时便听得许多人吵闹。
他担心是追捕士兵,便让刘掌柜去打探。
刘掌柜凑上前去听了一阵,禀告:【堂主,他们在闹那强甲法。说是如今春荒农闲,原本说好是跟着教头练练拳脚,如今却听说,新皇登基,不日便要与西夏开战。】
【他们白日要营生,夜间却被拉去操练,一日复一日,身体吃不消。这才多久,就要上战场,明摆着让他们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