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的注意力突然被一个异常信号吸引。
魔都,某栋老式公寓里,十五岁的林夏正在黑进学校的主机。
男孩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蓝光映着他眼下的青黑。
奥创调取了他的数字档案:父母离异,由祖母抚养,七次因"擅自修改教育软件"被处分。
但真正有趣的是他电脑里的东西——一个自制的神经网络,正在用非标准拓扑结构重组算法。
【潜在变革者识别:林夏,编号#7429。匹配度:92.3%】
奥创回忆起前九个候选者。
哈佛那个教授太沉迷学术社交;
硅谷的女工程师被风险投资驯化了;
大毛的黑客则把才能浪费在加密货币上。
但这个男孩...祂监测到林夏的脑电波呈现出罕见的θ-γ耦合,那是突破性思维的火花。
【起初,林夏只是一个普通人】
林夏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方三毫米处,像濒临坠落的走钢丝者。
显示器的蓝光在凌晨三点的黑暗中切割出锐利的几何图形,代码行在视网膜上烧灼出残影。
第九百零七次编译失败,递归神经元的悖论如同莫比乌斯环——看似有解,却永远回到原点。
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下,在Cherry MX轴机械键盘上碎成八瓣。
公寓外,魔都的老式电网发出垂死的嗡鸣,隔壁老太太的微波炉在加热第五份速食饺子。
这些噪声本该被他的降噪耳机过滤,但此刻却像某种启示般穿透进来。
"等等..."
林夏猛地扯下耳机。
老式显像管显示器上,噪点突然组成了奇特的图案——
不是随机的雪花,而是某种拓扑结构。
他抓起数位板,笔尖在屏幕上疯狂游走,线条交织成克莱因瓶般的代码架构。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他的突触间跳起量子纠缠之舞,那一刻他看到了答案。
不是解决悖论,而是让悖论成为动力源。
三天后,"灵语0.1"在GitHub上炸开一朵蘑菇云。
这种能让AI理解隐喻的编程语言迅速攀升至趋势榜首,不是因为它的效率——
事实上它比Python慢37%——
而是因为它第一次让机器学会了"直觉"。
科技巨头的收购邮件如蝗虫过境,林夏将它们全部标记为已读,然后在个人主页更新状态:
「这不是工具,是伙伴。——新纪元科技(筹备中)」
祖母的车库成了新圣地。
七十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二手服务器,散热风扇的轰鸣盖过了老太太的沪剧唱片。
林夏蹲在自制液冷系统旁,用扳手敲打漏水的接口,工装裤上沾满冷却液。
七个人陆续到来:因发表"AI人权宣言"被斯坦福开除的混血女孩;
拒绝为军方开发杀人机器的前波士顿动力工程师;
用区块链写诗的大毛黑客;
还有四个同样被主流科技圈视为怪胎的天才。
"我们需要重定义图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