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东汉,许慎
大明
“爹,你说啥?”朱橚满脸惊愕,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荒谬的事情一般,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掏了掏耳朵,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才会听到如此惊人的话语。
朱元璋看着儿子这副蠢样子,心中不禁有些无奈,但还是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咱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自己乖乖去云南,要么咱就直接把你流放过去。反正你私底下干的那些事儿,也足够让你被流放了!”
朱橚终于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满脸都写着难以置信。云南?那个地方可是出了名的偏远啊,自己怎么可能想要到那种地方去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更让他震惊的是,父亲竟然会说要将他流放。这可真是太过分了!朱橚的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满,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当听到父亲说出最后一句话时,朱橚的小身板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他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处境来,如果真的让父亲将他流放,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与其被动地等待被流放,还不如自己主动选择去云南,说不定这样还能争取到一些更好的条件。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橚终于下定决心,他低着头,声音低低地说道:“儿选第一个。”
站在一旁的朱棣看着这个倒霉弟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他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条件艰苦,弟弟此去恐怕会吃不少苦头。
于是,朱棣暗自决定,等会儿一定要吩咐王妃给小五多带些好东西,尤其是那些可以救命的药材,绝对不能少。否则,他真担心这个弟弟会在云南遭遇不测。
(别说为什么朱棣不求情,那可是说一不二的朱元璋,谁求情谁挨鞋底子)
朱家这边在“父慈子孝”,鸡飞狗跳。真是一副人间乐景。
唯一受伤的朱橚:我一点都不开心。
————————————
金榜将今天要盘点的人物信息公布了出来。只见金榜上的文字缓缓浮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之前已经介绍过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他的医术高超,着作《伤寒杂病论》更是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今天要盘点的同样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被称为字圣的许慎。”
【许慎(约公元58年—约公元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在东汉那个时代,今文经学非常流行,但这种学风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当时的学者们往往空泛地议论,对经典的解释也缺乏严谨性,甚至出现了穿凿附会的情况。
然而,许慎却与众不同,他尊崇古文经学,并拜着名经学家贾逵为师,专心致志地研究经学和文字学。
贾逵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闻名,他对许慎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贾逵的教导下,许慎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慎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对古代经典和文字的研究与整理工作。他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上文字使用的混乱状况,以及今文经学家对经文随意阐释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他下定决心要撰写一部全面系统的文字学着作,以纠正字形、阐明字义、辨析字音。
为了完成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着作,许慎付出了多年的辛勤努力。他广泛收集各种古代文献资料,仔细比对和分析其中的文字,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伟大的着作。
《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部书总共分为十五卷,收录了多达 9353 个字,另外还有 1163 个重文。对于每个字,它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说,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字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该书以小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小篆字形结构的细致分析,依据“六书”理论,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了汉字的形、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