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曾经尝试过,去私塾讲学、为富有人家写对联、写信等方式赚取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不仅被其他读书人瞧不起,还耽误很多时间,影响举业。
而且事实说明,哪怕童生想去做这些,人家恐怕还看不上,秀才倒是能做,可又觉得掉价,不惜得去干这种活计。
只有真正放下举业的读书人,才会心无旁骛的考虑这些。
像书院教书的张夫子,那也是在书院教书带着备考,坚持在学习氛围浓郁的书院学习。
即便有些士绅花大价钱,请他去私塾教书,他都会婉言拒绝。
心有举业,什么是第一位人家还是能看清,考中了举人,甭说丰厚的月钱,车子、房子、票子全部都来了。
张夫子每日一下课,就直奔藏书楼,还会抽空,像学子一样去请教书院那仅有的几个举人夫子。
书院不许外人进来,李承平带着黄立去西市的茶楼见陈运。
“还好有柳兄的马车,上次走过去可把我俩累坏了。”李承平心有余悸的说道。
西安实在是太大了,外郭城一百零八坊,二十五条大街,常住人口经过数十年恢复,加上城外百姓,不说百万,五六十万人是有的。
作为整个西北的货物集散地,随着社会安定,人口流动逐渐增高。
李承平感叹累得慌,不是因为距离远,而是人挤人完全挤不动。
别以为只有现代才区分主干道和人行道,西安城内,仅有市坊巷道才允许行人通行。
一旦到了二十五条主街上,所有人都要按划定的人行道行走。
人实在太多了,哪怕朱雀大街能容纳四辆马车并行又如何,那是给车走的,百姓不行只能在规划的人行道上行走。
“车钱下车的时候,两位小郎君可别忘了付。”柳安摇着蒲扇,笑吟吟的说着。
李承平嘴上答应着,赶忙扯开话题,反正等会下车,那是绝对不能认账。
靠窗位置说话即可,陈运却偏偏定了个包间。
上了二楼,李承平推门进去,大感不同。
竟然放了一盆冰鉴在屋内,瞬间从喧嚣闹市出来的燥热感减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