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历史长河

棘圜志 月湾的莎菈 1425 字 18天前

夕阳西下,暮色渐染苏州城。沈明轩站在济世堂后院的小亭里,望着满园药草,陷入沉思。

廊下,几本陈旧的日记整齐地摆在案头。这些是他这些年来的记录,记载着他在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最上面那本,已经泛黄的纸页上,还能看到他初到这个时代时写下的文字。

"先生。"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王平,他最早的学徒,现在已经是济世堂的主事之一。

"来得正好。"沈明轩招呼他坐下,"我正在整理这些年的记录,你来帮我看看。"

王平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本日记。那是正德十二年的春天,记录了沈明轩初到这个时代时的所见所闻:

"......初到此地,一切陌生。但看到病患痛苦的眼神,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记得那时候,"王平感慨道,"济世堂还只是一间破旧的小医馆。"

"是啊。"沈明轩倒了杯茶,"那时候连张像样的手术台都没有,只能用自己改装的木板。"

他们翻到第二本日记,上面记录着白衣堂成立的经过:

"......与张若兰共同商议,决定成立白衣堂。我们约定:救死扶伤,不分贵贱;悬壶济世,永续仁心......"

"那是多么艰难的时期啊。"王平回忆道,"当时多少人反对医改,说我们是在动摇根本。"

沈明轩笑了:"是啊,光是那些反对声就能写满一本书。"他翻开第三本日记,那是太医院改革最激烈的时期:

"......今日又一场争辩。老太医们坚持传统,不愿接受新法。但当我用显微镜让他们看到血液中的变化时,他们终于开始动摇......"

"先生真是高明。"王平赞叹道,"用事实说话,让人无法反驳。"

"不是高明,是执着。"沈明轩摇头,"因为我知道,只有改变才有希望。"

他们继续翻阅,来到第四本日记。那是思雨刚来到济世堂的时候:

"......小生命虽弱,但求生意志强烈。或许这就是天意,让我在这个时代不仅救人,还要传承......"

"说起来,"王平忽然想到什么,"大小姐最近在筹建女医学堂,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时代在进步啊。"沈明轩感慨,"记得当初收养思雨时,多少人说女子不适合学医。现在呢?白衣堂里的女医者已经超过百人。"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摊开的日记上。那一页记录着他们最艰难的时刻:

"......瘟疫肆虐,医者死伤无数。但我们必须坚持,因为这是医者的责任,也是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