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灯火辉煌,宾客满堂,众人脸上都带着忧虑与沉重。
王允站起身来,神色悲戚,声音颤抖地道:
“今社稷倾颓,乾坤失色,宗庙蒙尘,巨奸窃国,天子蒙尘,君臣蒙羞。”
“内有董贼乱政,朝纲崩坏;外有群雄逐鹿,天下扰攘。
“吾等汉臣痛心疾首,悲恸难抑,肝肠寸断!”
说罢,他老泪纵横,悲不自胜。
公卿们感同身受,想起董卓的种种暴行,无不落泪。
士孙瑞袖袍掩面,哭诉道:
“董贼每日都闯入宫廷,夜宿龙榻,调戏妃子宫女,行同禽兽啊!”
“我大汉百年基业,竟毁于此人之手,实在是令人发指!”
众人纷纷点头,咬牙切齿,对董卓的痛恨溢于言表。
曹操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悲伤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众人纷纷转头,惊讶地看着他。
王允脸色一沉,怒目而视,质问道:
“曹操,你为何发笑?国难当头,你竟还有心思取笑众人?”
曹操收住笑声,神色傲然:
“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哭哭啼啼,能解决什么问题?”
“与其在这里悲叹,不如想想如何除掉董贼!”
王允须发皆张,大声喝道:“将这轻薄无耻之徒,叉出去!”
侍卫上前架起曹操,往门外拖去。
曹操狂妄大笑,举起酒盏一饮而尽,任由侍卫们拉扯,毫无惧色。
侍卫们将曹操叉到了书房,关上门离开。
曹操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依旧面带笑容。
不一会儿,王允走了进来。
他看着曹操,眼中的愤怒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赏:
“孟德,你果然与众不同。刚才多有得罪,还望你莫要见怪。”
曹操微微一笑,正色道:
“司徒公不必客气,操刚才言语过激,还望海涵。”
王允叹了口气,深沉道:
“其实,老夫也知道,光靠哭泣是无法挽救汉室的。”
“只是董贼势力庞大,我等一时也想不出良策。”
曹操神色一正,决然道:
“司徒公,操此次入京,正是为了匡扶汉室。”
“操虽不才,但愿意为诛灭董贼,肝脑涂地!”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走上前握住曹操的手:
“孟德,你果真有此决心?”
曹操用力点头,表面趋奉,暗中韬晦:
“当然!操只等一个诛董良机。”
王允感动不已,倏地松开曹操的手,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把宝刀。
宝刀寒光闪烁,散发着一股凛冽的气息。
“七星宝刀削铁如泥,是我王家的传家之宝。”
“今日,我将它赠予孟德,望孟德能凭此刀,诛灭董贼,匡扶汉室!”
曹操接过宝刀,仔细端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将宝刀插入刀鞘,抱拳道:
“司徒公放心,操必不负所望,定斩董贼首级,以谢天下!”
二人又密谈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待一切商议妥当,曹操起身告辞。
他怀揣着七星宝刀,大步走出了王允的府邸。
洛阳的清晨,阳光穿透淡薄的云层,洒在热闹的街市上。
曹操身着朝服,神色镇定,稳步踏入太师府。
他怀揣着七星宝刀,心跳微微加快,每一步都似踏在命运的刀刃之上。
今日,他将按计划述职,伺机刺杀董卓,为汉室除去心头大患。
太师府侍卫林立,气氛森严。
曹操被引至书房,见董卓侧躺榻上,神色慵懒。
他定了定神,上前恭敬行礼:“曹操,参见董公!”
董卓半眯着眼,隐隐察觉到曹操的异样,便想装睡试探。
他微微侧身,闭上双眼,呼吸渐渐平稳,似已入眠。
曹操心中一紧,右手悄悄握住了刀柄。
他缓缓靠近董卓,脚步轻得如同猫行。
董卓突然翻了个身,睁开了眼睛。
曹操心中一惊,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但他面上却毫无破绽,迅速捧出宝刀,高声道:
“太师,操听闻您喜爱宝刀,特寻来此刃,愿献于您,以表忠心。”
董卓接过宝刀,细细端详,眼中露出一丝欣赏之色。
曹操暗自松了口气,知道暂时逃过一劫。
他又与董卓寒暄几句,便借口有事,匆匆告辞。
待曹操离去,董卓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安。
他越想越觉得曹操的举动可疑,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立刻下令:
“来人,速去将曹操给我抓回来,他定有不轨之心!”
曹操刚出太师府,便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
他心中暗叫不好,知道董卓已经起疑。
曹操立刻飞奔至马厩,解开缰绳,翻身上马,向着城门疾驰而去。
西凉兵在后面紧追不舍,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连逃数日,风餐露宿,身心俱疲。
但其心中诛灭董卓、匡扶汉室的大志,仍如如同一团烈火,燃烧不息。
曹操摆脱追兵,行至一处县域,打算稍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