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曹公是要刺董,还是刺吕伯奢一家?

他走进一家简陋的客栈,刚一坐下,便听到旁边一桌客人在低声议论。

其中一人说道:“听闻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如今正在被通缉,世道可真是乱啊。”

曹操心中一紧,却不动声色,继续听着。

一位儒袍书生站了起来,目光炯炯,言辞激昂:

“曹操虽刺杀失败,但他的勇气和大义,实在令人敬佩。”

“董贼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行刺,是为天下苍生,即便身死,也当流芳百世!”

曹操心中一动,仔细打量起此人。

只见他面容清俊,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英气。

曹操走上前去,抱拳道:“阁下高见,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那人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应允。

两人来到客栈后院,曹操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低声道:

“实不相瞒,在下便是曹操。”

那人先是一惊,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在下陈宫,字公台,久仰曹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曹操见陈宫并无恶意,便将自己刺杀董卓的经过,以及心中的大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宫。

他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操虽身处困境,但诛董之志,从未动摇。愿为汉室,肝脑涂地!”

陈宫深受感动,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将军的大义之举,令宫钦佩不已。”

“宫虽一介小吏,但也渴望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

“若将军不嫌弃,宫愿弃官追随,与将军共图大业!”

曹操大喜,紧紧握住陈宫的手:

“公台肯相助,操如虎添翼!有公台在,大事何愁不成!”

陈宫毅然辞去官职,跟随曹操踏上了逃亡之路。

两人一路昼伏夜出,向远离京师的远方奔去。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了一处村庄。

曹操看着眼前熟悉的农舍,心中一动,道:

“公台,此处人家吕伯奢,与我父亲是故交,我们可在此处暂避风头。”

陈宫点头表示赞同,跟随曹操来到吕伯奢家门前,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吕伯奢的儿子热情地将他们迎了进去。

屋内,吕家众人忙前忙后,准备饭菜,对曹操和陈宫关怀备至。

夜,如墨般浓稠,万籁俱寂。

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为死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气。

曹操与陈宫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奔波多日的疲惫却未能让曹操安然入睡。

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被董卓追杀的惊险画面。

突然,一阵轻微的磨刀声划破了夜的宁静。

曹操心中一惊,瞬间从榻上坐起,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

自己如今是被董卓通缉的要犯,赏金丰厚,难保人心不被诱惑。

他悄悄起身,顺手拿起佩剑,蹑手蹑脚地靠近墙壁,附耳倾听。

月光如水,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

曹操透过窗棂,看到吕家五子正在院子里忙碌。

地上放着一口大锅,旁边是几捆柴禾,还有一把锋利的菜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音极低,曹操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曹操心中一紧,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被绑着送到董卓面前领赏的画面。

恐惧与愤怒瞬间占据了他的内心,他的手紧紧握住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乱世之中,他已经见过太多的背叛与算计。

命只有一条,曹操不敢赌,也赌不起。

待五子忙碌完毕,各自回房入睡。

曹操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等到夜深人静潜行而出。

他的脚步轻得如同鬼魅,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径直来到五子的房间,看着熟睡中的他们,心中没有丝毫犹豫,挥剑刺去。

每一剑都干净利落,伴随着几声短促的闷哼,五子在睡梦中便已命丧黄泉。

杀完人后,曹操才发现,柴房里捆着一头猪。

他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莫非自己杀错人了?

陈宫被动静惊醒,赶来查看。当他看到眼前的惨状,不禁喟然长叹:

“曹公是要刺董,还是刺吕伯奢一家?”

曹操身躯微微颤抖,手中的剑“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他的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嘴唇微微颤抖,良久,才挤出一句话:

“宁我负人,无令人负我!”

陈宫默然,直勾勾看着曹操,心中五味杂陈。

他曾经敬佩曹操的勇气与大义,以为找到了可以追随的明主。

可如今,眼前的一幕,让他对曹操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他不明白,一个立志拯救天下的人。

为何会在一念之间,变成了一个双手沾满无辜鲜血的刽子手。

曹操于暗夜的血腥误杀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趁着夜色继续仓皇逃亡。

马蹄扬起的尘土,掩盖不了他的功勋。

曹操刺董的壮举,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关东。

市井街巷、酒肆茶楼,百姓都在议论着曹操的英勇无畏。

关东心怀汉室的义士,听闻曹操的事迹后,将他视为对抗董卓的英雄。

吕伯奢一家,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历史长河里。

他们本是善良淳朴的百姓,热情款待曹操,却因一场误会惨遭横祸。

无人会去追问他们的生平,无人会去关心他们的冤屈。

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人命如草芥。

一个普通家庭的消逝,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