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既能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又能防止土地过度集中。”
戏志才连忙拿起笔,将吕布的话一一记录下来。
吕布打开了话匣子,口若悬河: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可允许豪强用平原良田置换边疆荒地、牧场。”
“良田优先授予边疆戍卒、有功将士。”
“如此,既能安抚豪强,又能充实边疆,激励将士。”
郭嘉郑重点头,表示赞同:
“温侯此举,一举多得。既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又稳定了边疆,实乃高瞻远瞩。”
吕布为加强监管,面色沉毅道:
“每县设‘田啬夫’专职管理土地,由州牧直接任命。”
“选拔寒门子弟培训算术、丈量技术,取代豪强控制的旧吏。”
“如此,便能进一步打破豪强对土地管理的垄断。”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经微微泛白。
吕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书房内回荡:
“均田一事,刻不容缓,我意从朔方开始,半年内务必完成。”
“朔方地处边境,土地情况相对简单,且常年战乱,百姓对土地的渴望更为迫切。”
“从朔方开启均田,既能积累经验,又能迅速安抚民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吕布对朔方的掌控最为细致。
豪族有多少土地,官府都登记在册。
戏志才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自信与决然:
“温侯放心,此事交给我,定能按时完成!”
吕布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继续道:
“两年内,必须完成并州的均田!”
“这是我们给并州百姓的承诺,也是并州争霸天下的底气。”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道:
“嘉定当尽忠尽职,辅佐温侯,完成千秋大业!”
戏志才轻抚下巴,沉思片刻后提议道:
“均田之举,势必会触动诸多势力的利益。”
“为了顺利推行,我们不妨编童谣、刻石碑造势。”
郭嘉眼前一亮,补充道:
“不妨求助大儒卢植,他声名远扬,德高望重。”
“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均田之事,必能事半功倍。”
戏志才一拍大腿,兴奋地道:
“奉孝所言极是!卢植的威名,天下皆知。”
“他若发声,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林,都会对均田另眼相看。”
吕布听着二人的建议,大手一挥,道:
“好!就依二位所言,我会尽快安排。”
几日后,吕布休息妥当,带着精心准备的均田文书,前往卢植讲学之处拜访。
卢植的居所,静谧而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气息。
吕布来到门前,轻轻叩响门环。
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书童探出头来。
吕布拱手道:“烦请通禀卢公,吕布前来拜访。”
书童见是温侯,不敢怠慢,连忙请他入内,并跑去通报。
卢植得知吕布来访,亲自迎出。
他身着素色长袍,须发皆白,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
“温侯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吕布连忙还礼,恭敬道:
“卢公客气了,布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还望卢公不吝赐教。”
卢植将吕布请进屋内,吩咐书童煮茶。
片刻后,茶香袅袅,弥漫在屋内。
卢植为吕布斟上一杯茶,道:“温侯,有何事但说无妨。”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从怀中取出均田文书,递到卢植面前:
“卢公,并州欲施行均田之策,旨在让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
“但此策推行,恐有诸多阻碍,还望卢公能为我指点迷津,给予支持。”
卢植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
他的神色时而凝重,时而舒展,显然是在认真思考。
许久,卢植放下文书,抬起头,看着吕布道:
“温侯此举,实乃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
“均田之策,若能成功推行,必能让天下苍生受益。”
“老夫不才,愿为温侯摇旗呐喊,助此策推行。”
吕布大喜过望,起身向卢植深深一拜:
“卢公肯相助,实乃并州之福,天下之福。”
“布感激不尽!”
卢植连忙扶起吕布,道:
“温侯不必多礼,老夫也希望能为乱世,做些实事,让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吕布看着眼前德高望重的大儒,心中满是敬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植一生大公无私,心怀天下,能得他相助,均田之事便多了几分胜算。
卢植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一丝期待:
“温侯,老夫有个条件。”
吕布不假思索,立刻抱拳道:
“卢公但说无妨,只要是布能做到的,定不推辞!
卢植微微一愣,不禁笑了起来:
“温侯,老夫还没说呢,你就应下了。”
吕布质朴而真诚,脱口而出道:
“卢公清正,提出所求,必是为了天下黎庶。”
“布信得过卢公!”
卢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望向远方,缓缓道:
“温侯此次灭匈奴之战,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杀伐过重。”
“老夫希望,在推行均田之时,温侯能收敛戾气。”
“以平和之态行事,莫要再激起过多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