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吗?”
贾诩心中暗自佩服,对吕布的大志又多了几分赞赏。
这时,城门终于通了,拥挤的人群开始缓缓移动。
书生着急地向贾诩拱手告别:“先生,我得赶紧去听卢公的课了,日后有缘再聊。”
望着书生匆匆离去的背影,贾诩感慨万千,断言:
“并州,必然崛起!”
张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深以为然,点头道:
“从这一路的见闻来看,温侯在并州的治理卓有成效,民心所向。”
“并州的崛起,指日可待啊。”
张绣也在一旁,眼中满是思索。
他原本以为,行军打仗才是成就大业的关键。
如今看来,治理地方、赢得民心同样重要。
三人随着人流,缓缓入城。
晋阳城内,街道宽阔整洁,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
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与他们之前所到之处的破败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叔父,我们此次来并州,是来对了。”张绣感慨地道。
张济点头道:“不错,我们要好好了解并州,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贾诩微微一笑,在长街上深深呼吸。
……
并州府衙,斑驳光影,映照在堆积如山的公文之上。
吕布端坐在案前,神色专注,批阅着一份又一份公文。
戏志才不时地为吕布出谋划策,辅佐处理政务。
吕布抬起头,看着戏志才,眼中满是关切:
“志才,你的身体才刚好,不妨歇两天。”
戏志才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坚毅的神情:
“温侯,我已无大碍。”
“如今并州百废待兴,政务繁忙,我怎能休息?”
说着,他又拿起一份公文,仔细研读起来。
郭嘉从外面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揶揄道:
“志才,你可真是天生劳碌命,读书时就比我刻苦,如今处理政务也是如此。”
戏志才抬起头,笑着道:“我没有奉孝聪明,只能多花些心思了。”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融洽而和谐。
突然,魏续匆匆跑进来,大声汇报:
“不好了,温侯!朝廷任命张济为河东郡守。”
此言一出,府衙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戏志才神色一凛,警惕道:“董卓,到底想干什么?”
郭嘉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
“河东防务,干系两京,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董卓此举,怕是对温侯起了疑心,不再相信温侯了。”
吕布双眸深邃若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之色。
良久,他缓缓开口:“无妨,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戏志才心中一震,沉声道:
“既然如此,河东更不能让给西凉了!”
“若让张济就任河东郡守,西凉的势力必将进一步扩张,对我们并州构成巨大威胁。”
吕布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不错,河东乃我并州的门户,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温侯,不可冲动。”郭嘉急忙出言劝阻。
吕布转头看向郭嘉:“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道:
“如今关东士族蠢蠢欲动,与关西豪强之间必有一战。”
“若我们此时与董卓决裂,对并州的发展极为不利。”
“并州刚刚经历均田等改革,根基未稳,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吕布微微颔首,神色稍缓,但仍坚定地道:
“奉孝,我承诺过,会守护河东百姓。若让西凉入主河东,百姓恐再遭劫难。”
戏志才深谋远虑,点头称是:
“不错,河东一旦被西凉将领占据,以他们过往的行径,怎么可能忍住不劫掠?”
“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郭嘉沉思稍顷,缓缓道:
“据我所知,张济统兵有方,与其他西凉将军很不一样。”
“他治军相对严明,或许尚有周旋的余地。”
吕布目光一凝,追问道:“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深吸一口气,语出惊人:
“不如先拉拢张济,许以他一些好处,晓以利害。”
“若能将他纳入麾下,为温侯所用,自是最好。”
“倘若不成,再设法将他架空,虽为河东郡守,却无法真正掌控河东局势。”
“总之,先稳住京师,稳住董卓,为并州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微微点头:
“还是奉孝,考虑周到。”
郭嘉见吕布认可,又趁热打铁,提出新的建议:
“为避免河内被他人捷足先登,温侯不如举荐张杨为河内太守。”
吕布微微皱眉,疑惑道:“董卓会答应吗?”
郭嘉微微一笑,眼中透着自信:
“温侯已经在河东让步,此时必须在河内强硬起来。”
“这不仅是为了巩固势力范围,也可以借此机会,试探董卓的态度。”
“若他同意,说明他还不想与我们彻底决裂。”
“若他拒绝,温侯也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吕布站起身来,双手背后,在府衙内缓缓踱步:
“善,就依奉孝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