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招贤纳士,寒门子弟崛起

温侯是一位有抱负、有胸怀的英雄,并州在他的治理下,正蓬勃发展。

张济的理解与成全,也让贾诩倍感温暖。

思索片刻,他终于松口:“承蒙温侯和张将军厚爱,诩愿为并州效力。”

吕布大喜,连忙道:“太好了!有先生相助,何愁并州不兴!”

他端起酒盏,再次敬向贾诩:“先生,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贾诩也端起酒杯,回敬道:

“温侯客气了,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温侯重托。”

宴会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纷纷举杯,为贾诩的加入而庆祝。

吕布与张济、张绣、贾诩等人,相谈甚欢。

从天下局势到并州的发展,从军事谋略到民生治理。

无所不谈。

吕布目光坚定而诚恳,直视着张济的眼睛,郑重承诺道:

“将军此番前往河东,只需一心好好治理,对百姓负责即可。”

“朝廷的诸多指令,大可不必理会,其中多是李儒擅作主张,与天下民生相悖。”

张济心中一震,抬眼望向吕布,只见他神色坦然,毫无虚意。

吕布这番话,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担当。

张济心神凛然,拱手道:

“温侯如此信任张某,张某定当不负所托。”

吕布微微颔首,继续道:

“只要将军一直在河东,我保你无虞。”

“往后不管李儒施出什么奸计,我都会向董公解释清楚。”

“力保将军周全。”

张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起身,深深一揖,感激道:

“多谢温侯!如此大恩,张某没齿难忘。”

宴会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众人纷纷离场。

吕布回到府中,与郭嘉一同复盘今日之事。

郭嘉神色轻松,分析道:

“依我看,张济有侍奉温侯之心,只是仍有所顾忌。”

“毕竟他久在西凉阵营,如今转投,难免瞻前顾后。”

“但他连侄儿张绣都留下了,足见诚意,不可能蛇鼠两端。”

吕布微微点头,赞同道:

“不错,张济为人磊落,我观其言行,并非虚情假意。”

“只要我们徐徐图之,拉拢他不成问题。”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后续的策略,才各自安歇。

翌日清晨,阳光洒在晋阳,给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金黄。

张济早早起身,收拾行囊,前来告辞,去往河东上任。

吕布得知后,亲自前来送行。

他看着张济,眼中满是期许:

“张将军,此去河东,万事小心。若有任何难处,尽管派人告知。”

张济拱手行礼,道:

“多谢温侯挂念,张某定当在河东好好治理,不负温侯所托。”

吕布微微点头,随后拿出一份文书赠予张济:

“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点心意。”

张济看着十万石军粮的调遣文书,心中震惊不已:

“温侯,如此厚礼,张某实在受之有愧。”

吕布微微一笑,道: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给什么都不如给粮食好。”

“你上任河东,缺的就是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可解百姓和军队的燃眉之急。”

张济心中感动万分,再次拱手行礼:

“温侯大恩,张某定当铭记在心。日后若有差遣,张某万死不辞。”

吕布拍了拍张济的肩膀,道:“好,我等你在河东的好消息。”

张济转身,翻身上马,向着河东的方向疾驰而去。

张绣匆匆赶来,脚步急切,神色间满是焦急。

他本想为叔父张济送行,却不想还是晚了一步。

望着空荡荡的城门,张绣轻叹了一声,低声自语:

“叔父真是毛毛躁躁!”

吕布的爽朗笑声传来:“哈哈哈哈,他是怕你忍不住跟着回去。”

张绣转身,看向吕布,神色坚定,朗声道:

“生逢大世,丈夫当为国效力,怎么可能因儿女情长而羁绊!”

吕布眼中满是赞赏之色,拍了拍张绣的肩膀,道:

“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既然如此,随我去训练并州狼骑吧,让你见识一下我并州的精锐之师。”

张绣心中一振,能见识传说中的并州狼骑,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他用力点头,跟随着吕布,向着训练场走去。

来到训练场,放眼望去,只见乌泱泱的一万精骑整齐排列,战马嘶鸣,气势磅礴。

这些骑兵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枪,神色冷峻,仿佛一把把利刃,随时准备出鞘。

张绣望着眼前的场景,心潮澎湃,只觉热血涌上心头。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锐的部队,每一名骑兵都散发着强大的气息,让人望而生畏。

吕布转头看向张绣,声音朗朗:

“从今天起,你便跟着他们一起训练。”

“我相信,以你的天赋和努力,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狼骑将领。”

张绣神态傲然,抱拳道:

“多谢温侯信任,绣定当刻苦训练,不负温侯所望。”

吕布求贤若渴,持续广纳贤才。

河内的郝萌、曹性慕名来投,吕布大喜,当即接纳。

他向朝廷举荐张杨为河内太守,几番周旋,任命终获通过。

自此,各方人才汇聚,吕布的势力稳步扩张,并州上下一片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