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檄文出,义兵聚,曹操威震天下

“董卓和他的西凉兵,简直就是一群恶魔!”

“我们平头百姓,整日担惊受怕,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曹将军要起兵讨贼,真是大快人心,我们定要全力支持!”

颖川的百姓们,同样群情激愤。

一位年轻的壮士握紧拳头,大声道:

“我父母就是被西凉兵杀害的,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曹将军起义兵,正是我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我愿追随曹将军,冲锋陷阵,杀尽贼寇!”

此言一出,周围百姓纷纷响应,报名参军者络绎不绝。

各地豪杰听闻檄文后,也纷纷响应。

他们或率领自己的部众,或招募有志之士,向着曹操的阵营汇聚而来。

一时间,曹操的麾下聚集了众多英雄豪杰,兵力日益壮大。

……

兖州牧刘岱端坐于府中大堂,手中正握着讨董檄文,神色凝重却又透着毅然决然。

刘岱,字公山,身为帝胄宗亲,平日里虚己爱物,礼贤下士。

兖州的士人皆对其心悦诚服,纷纷归附于他。

刘岱猛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愤慨与坚定,大声道:

“我为帝胄宗亲,眼见董卓逆贼祸乱朝纲,残害生灵,岂有坐视不管之理?”

“当为国家出力,共讨此贼!”

程昱整衣敛容,恭恭敬敬地向刘岱拜服下去,道:

“明公深明大义,以天下苍生为念,愿随明公一同起兵,讨伐董卓,还天下太平。

刘岱心中倍感欣慰,伸手将他扶起,道:

“仲德,有你相助,大事可期。”

“如今,我等当即刻行动起来,召集兖州兵马,准备与董贼决一死战。”

程昱点头称是,随后与刘岱一同商议起兵的各项事宜。

兖州的百姓们,早已听闻董卓的种种恶行,对其恨之入骨。

如今听闻刘岱要起兵讨董,纷纷响应。

……

董卓为稳固势力,采用周毖等人建言,任命孔伷为豫州刺史。

孔伷到任后,一面兢兢业业治理州郡,一面暗自忧心朝堂局势。

彼时,天下豪杰纷纷谋划讨董,豫州之地也暗流涌动。

孔伷在刺史府中踱步沉思,心中满是纠结。

他虽为一方刺史,却深受董卓提携之恩。

如今听闻四方皆议起兵讨伐董卓,心中一时难以抉择。

“老夫受董公之恩,现在起兵反他,是不是有一点不厚道?”

孔伷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困惑与挣扎。

许靖见孔伷一脸愁容,上前一步,拱手道:

“使君,如今董卓倒行逆施,祸乱朝纲,致使天下生灵涂炭。”

“使君身负保境安民之责,若能为国除贼,乃是大义之举。”

“岂能因个人私恩而有所顾忌!”

许靖言辞恳切,目光炯炯,直视孔伷双眼。

孔伷心中猛地一震,仿若被一道光照亮了混沌的思绪。

他停下脚步,沉思片刻,神色变得决然:

“文休所言极是!吾不能因小义而忘大义!”

“今日便起兵,讨伐董贼,还天下太平!”

许靖心中欣喜,又进言道:

“使君,如今我豫州兵力虽有,但要对抗董卓,还需联合各方势力。”

“后将军袁术,拥兵南阳,兵强马壮,若能与之联合,共举义旗,讨董之事必成。”

孔伷点头称是,认为许靖所言有理。

于是,他立即命人准备笔墨纸砚,亲自书写书信一封。

信中,孔伷言辞诚恳地向袁术阐述了董卓的种种恶行。

以及起兵讨董的大义,表达了联合之意。

写罢,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书信交给信使,郑重道:

“务必将此信安全、迅速地送到南阳袁将军手中。”

信使领命,怀揣书信,快马加鞭朝着南阳奔去。

待信使离去,孔伷又与许靖商议起起兵的具体事宜。

他们盘点豫州兵力,安排粮草筹备,规划行军路线,忙得不可开交。

……

南阳,宛城中。

袁术手中正握着孔伷派人送来的书信,目光缓缓扫过。

待看完最后一个字,突然纵声狂啸起来,

“天下人,都想为我家家奴报仇,岂有不胜之理?”

袁术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与张狂,他口中的“家奴”,指的便是袁绍。

袁绍死于非命,绝非汝南袁氏一家之丧,而是关东士族的悲哀。

笑声渐歇,袁术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当即下令召见孙坚。

孙坚接到袁术的召见,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来。

“文台,你来得正好。”

袁术见孙坚进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如今孔伷来信,邀我等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你意下如何?”

孙坚神色一正,向前一步,铿锵抱拳道:

“董卓逆贼,祸乱天下,致使汉室倾颓,百姓受苦。”

“坚虽不才,愿为天下苍生,为大汉社稷,与董贼决一死战!”

袁术看着孙坚,透着一股大义凛然的气势:

“好!文台果然有胆识。”

“我今委你重任,望你能统领兵马,为我先锋,直捣董贼巢穴!”

“坚定当不负将军重托!”孙坚郑重领命。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一时间,讨董的义旗在关东各地纷纷竖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