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什么叫做大明工匠?

举个例子,大明的火枪技术,早已发展到了相当前沿相当成熟的阶段,但是无论是当兵的还是领兵的,都对火枪相当抗拒,原因就是朝廷发下的火枪极易炸膛。

不仅枪管枪身等部件几乎不存在任何流水线化、标准化的手法,甚至连不同批次的火药都差异极大。

尽管早在秦朝,流水线制造以及环节责任制就已经出现,但是明朝在这一块却几乎不存在相关情况。

各个匠户各个匠人,铸造大多都是随缘应付,没有统一的规范。

工匠们可不是新军,崇祯下令,认真听取的概率照样不大。

单独让他们做还行,但是要找出一个很好的模范之后,让他们跟着一起用同样的方式去铸造,最后出现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仍然各行其是。

按照这些锦衣卫给出的这些说法来看,他崇祯想要做到农具规范,效率提高,可能性极低!

崇祯皱着眉,看来,是他把这件事情想象得太简单了。

“过往朝廷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回禀陛下,过往朝廷并没有真正解决过这件事情,哪怕是铸枪铸炮,也都是有良有劣,然后分批择优选取罢了。”

“正是因此,存放在国库之中的武器,不少都是被挑剩下的劣质品,好些发给士卒之后,还没砍人就已经烂掉了。”

“呼~”

崇祯原本打算从此前的办法中学习学习,就如同之前的京城管理中使用的政令一样,但是,得到的结果却让他眉头皱得紧成了一条线。

泱泱大明,居然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

这可能吗?

“派人将工匠相关的种种变化都拿给朕看看。”

他不相信,大明近三百年,这么多年的时间,竟然从来没有规整过工匠,否则太祖的军队怎么会那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