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仪仗便在薄雾笼罩下一团团昏黄的灯光之中穿城而过,算准时间,于东边的天空刚刚显露出鱼肚白的一刻来到三清教总坛所在的山脚下。
早有三清教的掌灯弟子在山门等候,引着在此处下了御辇的帝后与百官走向神庙,携带兵器的御前侍卫需把兵器卸下才可随行。
而后帝后一路进入神庙中祭拜众神,百官则先行一步到神庙后方的祭天台等候。
天光大亮的时候,站在祭天台中央的素帛便以冉冉升起的金乌为背景,跳起了祭天的舞蹈。
祭天坛下,帝后带领着百官跪拜,两侧则有敲击编钟和磬缶、弹拨箜篌与琴瑟的教众为她演奏自古流传下来的乐章。
那是一种节奏缓慢庄重,舞步大气典雅的舞蹈。古朴苍劲、大气磅礴的金石之声中,白衣少女时而步伐有力,时而旋转轻盈,模仿着星宿运行的轨迹踏步。雪白的大袖与披帛伸展向天上,呼唤着春风雨露降临,清洁天地,明澈万物,洗净一切污浊,迎来新生。
这舞蹈教中包括国师在内的历任掌教都跳过,烟雾朦胧中看不清舞者的容貌。那人是男是女女,是老是少,都不重要。一切有关个人特质的概念,甚至人这一身份本身都被隐去了。戴上面纱,跳起舞蹈的,只是沟通人与神的使者。
白雾袅袅,萦绕在她的身旁,四周弥漫着一股混有檀香的香料燃烧后的浓重香气。
若有人抬头看去,恍惚间,当真会以为自己透过那跳舞的祭司看到了神的模样。
曲终,舞罢,日高悬,云尽散。
没人说得清为何清明时节雨纷纷,举行祭祀的这天早上,三清教总坛却为何总是天晴。
而后天子代表万民,屈膝在国师面前,献上自己一滴赤诚的热血,滴在圣水里,并接过国师用这圣水淋过的柳枝编制成的冠冕,带回去供奉三日,仪式就算完成了。
寻常百姓这一日不得进山,见不到这般庄严的场面,但是他们也会在天亮前争先恐后地到其他神庙去拜祭。同样可以从教众手中领到象征着天清地明万物复苏的柳枝,带回去插在自己家中祈福。大家生怕去晚了领不到,起得不见得比祭天坛前这些人晚。
真正的热闹则要等到晌午过后才开始。
到时候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江宁城都将迎来一年中除了年节以外最热闹的集市。穿着桃红柳绿衣裙的俏丽少女,潇洒持扇的英俊少年郎也会随家人一同出来赏花踏青,逛街赶集。
毕竟是春暖花开时节,街上的色彩可比除夕的时候丰富多了。
而三清教总坛所在地,满山皆是苍松劲柏,一年四季也就只有绿色深浅的差异,着实无趣。
素帛趁国师还要给帝后和朝中重臣讲经说法,赶紧溜了出去,招呼皓君同自己一起下山踏青赶集。
可是皓君不大愿意,去年去了一次,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发现,玩得一点也不开心不说,还接连好几天都后怕不已。
素帛好说歹说也没说动,最后皓君看她眼巴巴的样子实在可怜,只好表示自己不能跟她去,但是可以帮她在教中打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