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总有两面性,若是赵诚能解决他们这个需要,给他们这些无家之人一个真正地家的话,赵诚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就会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并且,因为有了家,他们心中就有了牵挂,就有了真正需要保护地对象,为了这个家,他们只得拿起武器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用自己地生命来维护这个家。
织工院原是西夏地一个官属机构,与铁工院、刻字司、首饰院同属于末等司。赵诚入主中兴府时,就全部接管了,并且为了安排就业,将织工院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而所获地织品,无论是丝制品、棉制品或者是数量更可观的畜毛制品,都交由“天下铺”贩运他处,从而获得珍贵的粮食。西夏的纺织技术来自中原,西夏地皇帝向宋朝称臣时,也曾索求过相关的匠人,拥有缫丝、染色、纺织整套生产技术,《天盛律令》中对其中各流程的耗减有严格具体的规定。质地优良的纺织品为西夏上层所钟爱,皇帝赏赐给下属时,也常常赏赐大锦、绢、杂花锦、紧丝等。
而在织工院中从事纺织的,大多是年轻的女子。这些女子身无长物,甚至家中无人,只得靠这织工的活计谋生,换取口粮。她们就成了赵诚做大媒地对象。
赵诚地属下都是高薪人士,赵诚从不吝啬对属下们的赏赐,而他们又都是所谓“人上人”,拥有许多优先择偶地优势,又个个都身强体壮,自然是这些孤苦伶仃的年轻女子们心仪的对象——也许她们纵有千般不愿,只要有一口饭吃,活下去,她们也就谢天谢地了。一时间,凡是见到穿标志性黑色制服的武士,走在街上都成了女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
而对赵诚来说,既满足了属下们的愿望,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忠诚之心,还变相地扩大了就业,因为这些纷纷嫁给自己属下的女子一离开织工院,院内立刻就有了空缺,并且,属下这些高薪人士操办喜事购屋买宅,有家室要养,都得花钱不是?
唯有何进等少数高阶武士成了赵诚的老大难问题。
第二十四章 贺兰雪(四)
杭州临安府,尊贵的大宋皇帝陛下坐在金銮殿上走神了。
皇帝姓赵名昀,在他成为皇帝之前曾被赐名赵贵诚,而他的本名却是叫赵与莒,乃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十世孙。大概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或者是皇室开枝散叶太多了,所以照顾不周,才有不同的境遇,有的生来高人一等甚至有机会问鼎九五至尊之位,有的却与平民无疑了,尤其是太祖皇帝这一支。就像那言必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一样,这赵与莒虽是地道的太祖皇帝血脉,然而他少年时却是过着相当贫困的生活,寄人篱下。
直到他遇到了丞相史弥远,他才一跃龙门,从平民到皇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皇帝陛下赵昀高坐在皇位之上,心里极有幸福感,当他看到大臣们下跪行礼,他如同坐在九彩祥云之上,飘飘然,熏熏然。他早已经脱离贫困了,吃最精美的食物,穿最华丽的丝制皇袍,而且是全天下独一份的,绝无仿冒。
这些都是史丞相带来的,我要一辈子感谢他的大恩,赵昀在心中这么想。不过,做皇帝也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每天雨打不动地上早朝,听着臣子们废话与争吵。今天也是如此,臣子们都在为淮东那位名叫李全的家伙吵了大半天。
李全是金国山东潍州人,出身农夫,武功颇好,外号李铁枪。在金宣宗放弃中都,南迁汴梁之时,蒙古军南下,李全的母亲与胞兄均死在蒙古兵之手,李全愤而聚众数千,筑寨自保。和他同时崛起的有所谓“红袄贼”,其领袖是杨安国。外号杨安儿。杨安儿不久便被金朝以汉人为主的花帽军击败,死在船夫之手。杨安儿的妹妹四娘子,带了一万多残余向即墨走,经过磨旗山,收李全入伙,招李全为夫,投奔宋军。
不久,李全便替宋朝攻破莒州、密州、青州。虽则并不能守。已经叫金朝吃亏不小。宋朝政府在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任命李全为“京东副总管”,封他为“武翼大夫”。次年三月,李全和他的好朋友,定远大侠季先,战胜金朝大将纥石烈·牙吾塔于涡口;六月,李全带兵回山东潍州扫墓,顺便到青州,向金朝的元帅张林劝降。张林接受。一举而送还宋朝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十二州府地领土。宋国当然十分高兴,升李全为“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封张林为武翼大夫,任命为“京东安抚兼总管”。李全的部下刘庆福与彭义斌均作了“统制”。他在益都被木华黎的弟弟带孙与木华黎的儿子孛鲁先后围困了十三个月,于宝庆三年(1227年)五月因箭竭粮绝而投降蒙古。蒙古有了李全。声势复振,李全投降了不到一月,替蒙古攻陷楚州。
这位李枭雄绝对是位天才人物,想脚踩蒙古、金、宋三条船。李全在投降蒙古之后。奉命治理山东,听说自己的兄长、小妾被宋国人杀了,想报仇,而蒙古人担心他再一次投奔宋朝,不肯答应。于是,李全就很有种地砍下自己的一根手指,以表明自己的心迹。然而当他南下淮南时,却与金国眉来眼去。大宋国的丞相史弥远一心想要招抚他。派人去劝说李全,让他不要对淮南发兵,仍然让他做节度使。李全也觉得对淮南用兵不是一件容易地事,不如表面上听宋国朝廷的命令,张口要好处,暗地里操练水兵。
大宋朝满朝文武人人都知道李全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然而朝堂之上站在首位的右丞相兼枢密院使、魏国公、太师史弥远阁下,依然老神在在。虽然身边吵得沸沸扬扬。却一点也不担心,甚至都懒得张口。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史弥远是明州(宁波)人,当地有山为四明,这话意思是说这朝堂之中,能说上话的人大多是史弥远的心腹。
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葛洪见这事吵了大半天也吵不出个结果来,无可奈何,只得启奏另外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