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投靠宋国,这对同处于黄河故道1的济南张荣与东平严实来说,是一个大事件。他们与李璮最近,另一头是金国的势力范围。李璮想在新主子面前表功。准备联合淮东宋将赵氏兄弟,作出一番要攻打严实地姿态来。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在积蓄了一定实力后,意图东取东平。金军同严实打了几场小仗,互有胜负。严实见势不妙,对外宣称自己是秦国任命的东平路都元帅。这个托辞的可信性太小,但很管用,金国急于和秦国达成统一战线,立刻停止了攻击。宋国淮东赵氏兄弟听说了这件事。急忙通知李璮让他不要轻举妄动,那李璮本来就是不想找这麻烦,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要,所以山东立刻又恢复了平静。
黄河沿岸的各大势力从这件事情上得了一个启发:秦国虽远,却是左右着形势的一方。
于是,在这个冬天各大势力都悄悄地派出自己的代表赶赴中兴府,一为试探秦国国王赵诚的态度;二是为实地观察秦国地实力;三就是为了落入赵诚手中的质子营,就连完颜守绪的母后和皇后及宗室至亲都落在赵诚的手中。有投鼠忌器之感。
唯有宋人仍然偏安一方,北方的形势好似与他们不相干,对于主战派兵入中原的主张视而不见。不巧的是,这个冬天皇太后崩,皇帝赵昀忙着办丧事。
东方的情形如此。西方地情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当黄河千里冰封的时候,万里之外的西域的河流也处于封冻的季节。无论是药杀水还是乌浒水都在冰雪地覆盖下暗流涌动。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就是唐人所称的昭武九姓的地区,这里既是出大宛良马的地方。也是安禄山父祖生活过的地方。昔年辽国贵族耶律大石西逃,创建西辽,曾在这里设立河中府。如今人们已经忘掉西辽时的风光,但是那位年轻的桃花石总督仍让这里的人们念念不忘。
眼下西域河中府,正处于严寒的冬季,一个在当地百姓看来是最寒冷的冬天。这里是蒙古察合台的封地,然而察合台一直无法染指这片富饶地有商业传统的地区。他曾经想任免这里的官员,但是赵诚的继任者将察合台告到了当时刚登上可汗之位的窝阔台的面前。窝阔台不顾兄弟情谊,让察合台当面向自己认错。
如今窝阔台死了,死在了赵诚的手中,无人再能够让察合台俯首听命,他乘机控制了河中地区的统治权,当地的官员及少量驻军也不得不听他地号令行事。察合台打着要打仗的名义,提前预支了三年地赋税。而实际上,这里的税收早就包给了少数商人。因此许多人不得不倾家荡产。尤其是并无多少财产的普通人。精壮的男子都必须在明年春天从军,加入蒙古人的战车。就是年老的人也要承担着杂役。外地来的商人在交纳了翻了数倍的税金后,还必须面临官吏的勒索。
撒马儿干城依旧宏伟,这座一度遭受战火洗礼的城市,好不容易恢复了昔日丝绸之路中转城市钻石般的荣光,今天又一次黯淡无光起来。
“咣、咣!”撒马儿干城的东门被一队蒙古军驱赶着百姓推倒在地,一片狼藉。
这座东城门,名字叫“中国门”,这意味着商人们可以经过这座通向东方的城门,获取无数的商业利益。当十多年前赵诚从蒙古人的手中接过这座奄奄一息的城市后,曾重修这座“中国门”,今天又被推倒了,赵诚亲书的三个汉字被断垣残壁及扬起的尘土掩埋了。
“咣、咣!”城内最大的清真寺——大礼拜寺前的宗教自由碑也被砸倒在地,变成了无数个碎片。
因为上面写着赵诚的名字。蒙古人疯狂地寻找着一切与赵诚有关的事物,然后捣毁,再捣毁。他们只能捣毁一切地上静止的事物,却抹去不了桃花石人赵诚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人们盯着扬长而去的蒙古兵,不禁握紧拳头,心中如春天乌浒水的河水一般汹涌澎湃。
这一切都源于从东方逃回的工匠们所带来的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曾被蒙古人抓去修建可汗的宫殿,自以为此生无法再回到家乡,再也无法看到西方宏伟的清真寺,能逃出蒙古让他们欣喜若狂。人们怀着无比兴奋又无比复杂的心情私下议论着那个桃花人的功绩与伟大的同时,一些人被蒙古驻军砍了头,那个桃花石人成了公开场合的禁忌。
“桃花石总督真正成了一位桃花石汗,东方与中国之王,一位英明、仁慈的令人爱戴的君主,他似乎得到了先知的启发。”人们仍在私下里传递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