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佯退、骚扰、夜袭、掠粮草,无非是这四条。”铁穆道,“佯退是为了让我军懈怠,骚扰是为了让我军恼怒,夜袭是让我军疲惫,而掠粮草是为了让我军害怕。我军若是落入敌军的布局,按照敌军的旨意行动,将万劫不复,因我军虽明面上是攻方,然而蒙古人早已有备,所以主动却在彼方。”

“铁王此言极精辟,卿不愧为孤的铁王啊!”赵诚听了铁穆的分析,心中十分高兴。

“铁王地意思,是说我军应便被动为主动?”郑奇问道。

“正是如此,我军如此不紧不慢地北进,并未如以往的迂回包围之势,蒙古人因此不会太害怕。反而会将全军分散在我军四周,躲在黑暗处寻找机会,只得我军自己出现弱点。”铁穆道,“就是最善跑的骏马也有失蹄的时候,故国主需命令全军要加强戒备。”

“这样一来,看似我军全在蒙古人地监视之下,相反我军却实已牵制住蒙古军。”陈不弃轻笑道,“那么冠军侯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哈哈。孤是蒙古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人人恨不得抓到孤,砍掉孤的脑袋,喝我血食我肉。我赵诚现在就置身于蒙古人眼前,就等着磨刀霍霍的蒙古人择机攻来。”赵诚道,“敌军以奇对孤,孤便大部以正对奇,应了敌军的心愿。然而骁骑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叶三郎早已经在蒙古人还在等着冰雪消融的时候,就率轻骑北进。没有什么地方是骁骑军不敢去的,也没有什么样的艰险是骁骑军地勇士们不敢品尝的,他们就是孤存放在敌后一把利剑!”

赵诚和他的统兵将军们没有轻视任何对手,甚至针对态势。想到了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然而,战争并非总是能被某一方单方面决定,正如赵诚不想被别人摆布一样,别人也不会主动受他摆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来有往才是战争之道。

……

二十骁骑郎,戎衣侍汉王。

刚过二十的骁骑军统领叶三郎正在密林中休憩,没有人因为他的年纪而轻视他,也没有人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个属于二十岁年轻人的稚嫩来。因为他是冠军侯,一个响当当的爵位,是依靠战功与血性获得地。他身上并未穿着戎衣,只有皮甲地上面披着蒙古袍。他手下的人人皆是如此打扮。连同他手下地秃马惕人、乃蛮人、汪古人,远远望去这不过是一支蒙古军。

骁骑军在狼山冰雪未融的时候就易装跳入草原,一路上潜行,避开蒙古人地聚居处,在熟悉地形的秃马惕人的带领下来到北方腾汲思海边的森林地带,仿佛从初春回到了寒冬季节。不久,森林中地冰雪在他的注视下开始消融,向阳的雪原也在他的注视下变薄变小。直到汇成河流流入森林的最深处的时候。风也日见和煦起来。

食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骁骑军小心翼翼地隐匿在这人迹罕至的黑色原始森林之中。吃尽了苦头,就着冰雪吞食着炒米,后来转而靠狩猎为生,他们个个都是捕捉野兽的好手。当肉食都吃腻了地时候,剩下的行军干粮就成了舍不得浪费的美味,而盐巴却是最珍贵的。

冠军侯叶三郎一直以前汉时的霍去病为自己的楷模,这当然也是秦王赵诚无数次地宣扬着忠君报国和奋发有为精神的结果。

他当然没有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比霍冠军更高明一些,虽然也曾斩首不少,但与霍冠军相比还差得太远。叶三郎曾专门研究过霍冠军的传记,他认为有一点霍冠军比不上自己,因为他不仅可以冲锋在前,也可以和属下地士卒们一起同甘共苦。就如现在这样,自己决不会比属下骁骑军普通军士们多得到一份饮食。

叶三郎靠在一棵巨大地树下,打量着前方即便是白天光线也是极黑暗的森林。这里远比他家乡秦州夕阳镇外地山林更让他感到阴森,阴寒的气息笼罩着他的全身,让他欲罢不能。他在此潜伏,目的是在等战争爆发时,从蒙古人的身后出其不意杀出。此计虽好,然而轻骑千里跃进,最大的不便即是与主力之间的消息传递,因此赵诚给了叶三郎不受中军节制的权力。叶三郎只能自己主动派人与赵诚联系,否则赵诚若是派人来寻找,却很难在茫茫草原与森林中发现这一支轻骑。

黑色的森林中出现了一丝骚动,前面响起了暗哨的对话声。时间不大,一个鬼蜮般的影子从黑暗中钻了过来。秃马惕人出身的斥侯营都尉木图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汇报着外边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