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待丁全答话,铁义扬起马鞭,疾驰而去,丁全只看到铁义挺拔不屈的背影。
身后,大军云集。天作帐,地作席,雄壮的军队仍热火朝天地操练着,他们将操练当作休整,准备下一次征伐。
第四十六章 扬鞭(四)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正是春夏之交的季节,胭脂山下是大片大片的红蓝花,有妇人与孩童弯腰其间,采撷艳丽的红蓝花。
这种植物先用酸性溶液绞出黄色素,然后用碱性溶液可以萃取花片上红色精华,反复几次剔除其中残留的黄色素,将红色沉淀物捻成小饼,即成妇人离不开的胭脂。河西人多养牛羊,他们用的是乳酸,河西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咸水湖,这远比中原人分别用酸米汤和草木灰要好得多。
胭脂山即焉支山,先秦原属月氏人,秦末属匈奴,单于妻号阏氏,音“焉支”。汉使张骞第一使西域时,曾被匈奴关押,并曾被娶匈奴女子为妻,传说正是他将这种红蓝花带回中原。曾高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匈奴人恐怕没有想到,一千四百年后胭脂山下的秦国百姓,已经将此地出产的胭脂当作一项重要收入来经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州删丹县的百姓自产的胭脂,通过商人行销整个中原,成为上至秦国内宫下至寻常百姓之家的女子最心爱的物品之一,因而胭脂册下百姓极为殷实,甚至有人因此成为巨富。
“咚、咚……”
钟山寺的钟声在山岭间久久回荡着,山下行色匆匆的旅人抬头可以见到依山而建的飞檐翘角与宏伟的庙宇。这钟声令那些为着生计而奔波的旅人的心头得到慰藉,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奔波的脚步。
一位戎衣劲装的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从人追逐鹿群。逃命的鹿群惊慌失措,集体顺着山坡往山上疾跑,在大片红蓝花与灌木丛中跳跃,如跳动的精灵。
“嗖!”跑在最前面的那位年轻人引弓便射,将跑在最后面的一只小鹿射中,那只小鹿仍然负伤逃窜,没奔出多远便倒地气绝。
“二公子,好箭法!”有仆人模样的人高声赞道。
“是啊,谁不知我们耶律家的二公子文武双全,举国上下也不能找出第二人。”其中一个黑瘦的仆人说道,“我们家二公子不仅文武双全,这家世显赫,就是进了皇宫大内,也是如自家……”
“住口!休得胡言!”年轻的少主人一声暴喝。
此人正是当朝东丹郡公、太保、御史中丞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铸是也。他是泰安六年的进士,按照朝廷的官制,凡进士及第者,需在中书各部或三司见习两年,抄抄写写跑跑腿,了解一下朝廷法度、官场规仪与人情世故之后,才能授正式官职,而且需要在边远地方至少任职五年以上。
耶律铸当然也不例外,他这正是见习期满,赶赴蒲昌海(罗布泊)南边大屯城任职。他是当朝重臣之子,又是秦王之子的玩伴,深受秦王喜爱。这将来的仕途当然非同一般,只是这仆人如此大言不惭,令耶律铸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