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瞻礼

此时,王维双手合掌,眼睛微合。他的神情虽然谦和,但已经带出对佛陀的笃诚。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崔希逸诵罢此诗,再接着说道,“摩诘此诗,我本是糊涂,后来也大致知道内情。今日听得摩诘亲口说出,疑惑已是冰消。”

王维暗祷一番后,再称赞崔希逸对佛经的理解也是深刻。

暂时没有公务,两人交流学佛经验,一时说得兴起。不久,他们更是相互探讨起来。或者是对经卷的解读,或者是对佛教不同宗派的认知,他们都能侃侃而谈。

大唐的佛教宗派,大致分为净土宗、律宗、禅宗、法华宗、华严宗等。

其中以净土宗、律宗、禅宗的传播,以及信众最为广泛。

净土宗,以口念佛号的基础形式,获得了广泛大众的崇信——毕竟,若是对大字不识一个的多数人来讲经,还是应该尽可能简化的;

律宗,因为其具有,并且不断丰富各种戒条、戒律,而受到高层人士的推崇。因为坚心清修,是常人达不到的。这也就把懵懂的迷信者,与佛学修养高深的人,清晰地区隔了出来。比如鉴真大和尚,就是因为对戒律的理解精深,而受到日本来访使的尊崇,恳请他前去东瀛传经的;

禅宗,因为“拈花一笑”、“本来无一物”等玄妙奥义,使得各阶层人士都趋势若骛。高端人士可以静心体会;普罗大众只需关注日常行为,也可以达到内心的“觉悟”。

宋通虽然大脑中有这些储存,但见此时的王维与崔希逸谈兴正浓,也就没有搭言。

崔希逸知道王维对佛学精修,也就更加和他在发问与解答之中,不断地获得心中的喜悦。

两人正在说着,阿史那博恒在门外大声报道:“大使,长安急报!”

立刻停止了与王维的交流,崔希逸随即传命要传报兵士进来。

那名兵士已然是不能自己行走,被浑天放等人搀扶着,走进了内堂。

崔希逸见状,知道这个兵士是因为传递绝密牒书,累得几乎虚脱——需要连续打马奔行。

针对重要情报的传递,唐制: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可处徒罪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