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瞻礼

从长安传报到两千余里外的凉州,每天行程百里,一般情况需要近二十天;紧急情报,每天奔行二三百里,大概是十天。

像现在这样重要的情报传递,就是一天要奔行五六百里(中途连续换人,换骑良马),四五天的时间也就可以传到。

而执行这样的任务,虽然可以换人,但在中途传递时,传报兵士拼命打马奔行也是必然。

骑过马的人都知道;连续地急速奔行,以及颠簸之下,骑手的体力消耗是极大的。

兵士勉强伸手,解开背着的布囊。宋通连忙接过来,递给崔希逸。

把布囊放在桌案上,崔希逸解开后,拿出一个竹筒。查验了竹筒周身,以及筒口的封泥、封印后,他摆手命阿史那博恒等人带着这名兵士出去休息。

堂中再次安静,崔希逸从腰间取下小刀,将竹筒上面的封泥解开。伸出食指探进去,他把一张白麻纸取了出来。

见到纸张是最高级别,崔希逸连忙起身。王维、宋通,也随即站立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袍,崔希逸再小心翼翼地打开卷着的书牒。

看过之后,他似乎不相信。稍愣一下,他再反复查看了几遍。

王维和宋通见状,也不敢多问。

许久,崔希逸长呼口气。把这张白麻纸重新放回竹筒里,他重新坐回椅中。

“传命!”崔希逸大喝一声。

屋外的阿史那博恒,立刻进来施礼请示。

“命赤水军长史、兵马使、度支、判官、仓曹等人,前来内堂叙话!”崔希逸喝令后,阿史那博恒连忙走出堂外,传命侍卫们赶紧各自去传唤诸人。

众人见是紧急来传唤,都急匆匆地赶来内堂。

齐聚一堂之后,崔希逸随即向众人公示了朝廷急报:宰执及重要官员们,终于与皇帝确定——分批释放羁押在焉支山的蕃人俘虏。